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叙事时距和时序艺术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

作 者: 钟海英
导 师: 李勇忠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叙事时距/时序 序列/数量象似性 注意分配/注意中心模式/注意窗 时间序列认知模型/视角指向 新旧信息契约论/当前语篇空间 同化/顺应
分类号: I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叙事作品中的叙述涉及两个层面:即热奈特所定义的“故事”和“叙事”(又称为“叙事性的话语”或“文本”)。“故事”是指处于顺时次序之中的那些尚未被形诸于语言的材料;“叙事”包括作者添加到故事上去的所有特征,特别是时间序列的改变、人物意识的呈示、叙述者对叙事篇幅的控制以及对读者注意的支配等。其中,叙事时距(速度和节奏)和时序是传统而又经典的话题。至于以往的相关研究,有些是针对时距变化和时序处理的类型等本体论方面,但是更多的学者仅仅把它们视为一种叙事工具、手段或策略。这些学者来自不同领域:外国哲学、逻辑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民间文学、新闻学、英语语言文学、影视编导与动画设计、广播电视艺术学和学科教学(语文)等等,用之于写作教学、译文评估、影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文本分析等。特别是对某些类型、某部、某位作家的文学作品,或某位导演的影视作品之时距和时序进行了细致地分析,阐述了其节奏之美和时间倒错带来的扣人心弦的效果。当然,还有认知心理学者如黄希庭,刘瑞光和张志杰等对时距知觉中锚定效应、间断期望效应和情绪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是从超越句子的、宏观的层面出发,极少借助语言学的例证,也很少关注各种时距和时序类型背后的操作依据。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缺憾,从认知的视角探讨小说叙事中作者对叙事时间进行处理的认知理据性、认知驱动之下的整座冰山。时距是故事持续的时间与叙事持续的时间长短之比。由于叙事持续的时间测定的难度性,热奈特提议以空间单位作为依据,事实上这是从空间认知域映射到时间认知域的结果。两种时间长短之比反映出叙事的速度和节奏,也暗示了作者对注意力分配的状况。故事持续的时间长,文本篇幅短为快速,反之则为慢速,这是数量象似性的体现。在小说文本之类的语篇场中,人物由于其特定姓名、已携带或演变着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往往获得图形地位,很可能成为注意的焦点,得以突显,而环境则为背景。同时,各个事件由于给予的注意各不相同,从而出现只开启注意窗(始点窗、途中窗和终点窗)中一个、二个的现象,造成对同一事件不同的识解操作。仅用一个或二个窗口激活整个事件系列,也正是转喻机制的推广和拓展作用,也依赖于人类感知的格式塔倾向。而对未开启之窗的信息补差依赖于后台认知。时序包括故事时序和叙事时序,根据二者一致与否,区分出倒叙、顺叙和预叙等类型。它们是对序列象似性原则的应用或违背。从读者的角度而言,顺叙由于其旧信息+新信息的常规的、原型的、经济性的信息结构,耗费更少的解读能量;而倒叙和预叙由于其时间倒错,新信息在前、旧信息置后,打破常规,造成图式干扰,则需要更多的认知加工。实质上,阅读这一心理活动是同化和顺应两极互动的构建过程。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认知结构中的作用,G633.6
  2. 数学新课程背景下对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研究和再认识,G633.6
  3.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初步探讨,G633.3
  4. 认知发展与数学教育,G633.6
  5. 中学化学概念建构的实验研究,G633.8
  6. M.H.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理论,I06
  7. “新批评”的历史性研究,I06
  8. 试论“大师的批评”,I06
  9.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互文性理论的演进,I06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批评简论,I06
  11. 论作者的文学创作期待视野,I06
  12. 审美与批判:论王德威的现当代文学批评,I06
  13. 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研究,I06
  14.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消解的原因探析,I06
  15. 后结构主义之后的作者理论,I06
  16. 文学与天性:进化心理学关于文学批评的理论、方法及案例分析,I06
  17. 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I06
  18. “后殖民理性批判”之“药毒”,I06
  19. 本雅明的寓言式批评理论述评,I06
  20. The Linguistic Turn in the Modern Western Marxism,I06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评论、文学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