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以言说与摆脱的无望命运

作 者: 吕建飞
导 师: 赵江滨
学 校: 宁波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余华 欲望 转型 人格精神 自卑情结 无望命运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余华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受到广大评论家和读者的喜欢,获得如此之高的赞誉,与他坚持表达内心的真实、勇于改变的创作实践分不开的。因此,将余华前后期作品做一个连贯的研究对于理解余华及其作品是极有意义的。本文试图从“命运”这一主题出发,以弗洛伊德主义及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支撑,连接起余华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一方面从对其后期作品中人物对待生命的态度和生存意识的分析和比较来说明余华在九十年代时思想不断深入,让人物富含了力量,面对命运不再只能束手无策,另一方面从人物人生的最终状态来说明余华前后期作品中显示出来的命运本质都是无望的,这是本论文的创新点。全文除了引言之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真实的反面世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暴力、死亡的展示和人性的拷问,论述暴力背后展示出理性的脆弱、现实的荒谬和人性的罪恶,其中以弗洛伊德主义分析暴力是人类的潜意识,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但总是为人所忽视;二、本能欲望下人的生存命运。失去理性的人以欲望的方式生存着,最终只能走向无法避开的死亡命运。第二部分:转型,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转型:内外发展的必然,简述了余华九十年代的转型是时代和余华自身需求两方面所使然,其中重点分析了余华创作思想的改变;二、转型的成功:人的回归。人的回归是余华转型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而人的回归主要表现在人物感情方面的回归,论文从亲情、手足之情、爱情、友情这四个点来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从生存到生活,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福贵:在偶然的苦难中温情地受难,论述福贵对苦难的忍耐力来自于亲情,但是他对苦难和命运采取妥协的方式,缺乏积极的精神,人性中的抗争面退化。以弗洛伊德主义为依据,认为福贵是一个人格精神过于简单的人。二、许三观:苦难中血的挣扎,论述了许三观以鲜血对抗着生存的苦难,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最终还是失去了力量,走向了对命运的认同和妥协。但是,他更加主动追求生活,而且其精神人格更加全面。三、李光头:欲望与权利中的自我迷失与放纵。首先肯定李光头勇于奋斗、努力改变环境的精神。他更加努力地生活,要求有尊严地生存,在这一点上人物再次获得了深化,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精神理论对其进行关照,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本我为中心的人物,被欲望主宰了生活,迷失了自我,最终走向失败。其次,以阿德勒的理论为依据,结合文本来说明李光头童年生活以及青年时期的挫折使其具有自卑感,从而导致他不惜一切手段实现超越。最后,以之前的论述为基础,为余华及《兄弟》稍作辩解,认为作品并没有如批判者说的那么不堪,余华并没有走向媚俗,只是坚持了自己的创作方式。四:殊途同归的命运,论述命运的无望只是因为不同人的生存形式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福贵、许三观和李光头三个人虽然最后都活着,有的人还可以应对生命中的苦难,但最后都走向了孤独,走向了心灵的枯寂,这是另一种无望的命运。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引言  9-11
1 真实的反面世界  11-25
  1.1 暴力、死亡的展示和人性的拷问  11-18
  1.2 本能欲望下人的生存命运  18-25
2 转型  25-39
  2.1 转型:内外发展的必然  25-29
  2.2 转型的成功:人的回归  29-39
    2.2.1 个体人物的回归  29-31
    2.2.2 主体间感情的回归  31-39
3 从生存到生活  39-60
  3.1 福贵:在偶然的苦难中温情地受难  39-44
  3.2 许三观:苦难中血的挣扎  44-48
  3.3 李光头:欲望与权力中的自我迷失与放纵  48-55
  3.4 殊途同归的无望命运  55-60
4 结语  60-61
参考文献  61-64
在学研究成果  64-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675.8
  5.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6.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7.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8. 东亚转型国家民主巩固的困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73
  9. 农村居民拆除传统民居现象的社会学研究,C912.82
  10.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11. 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F124.5
  12. 转型时期我国工会维权的对策研究,D412.6
  13.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4.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5.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6.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17.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18.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9.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20. 传统报业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G219.2
  21.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