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唐诗贵妃题材研究

作 者: 叶丹菲
导 师: 莫道才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杨玉环 贵妃题材诗作 马嵬事变 安史之乱 “尤物祸水”论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527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唐玄宗时期贵妃杨玉环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有关贵妃题材的文学作品,不仅盛于唐代,后世也代有数量可观之作。由于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均为唐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唐代文学作品的描绘更多并更好地融入政治时事的考量,从而使历史和文学的结合比后世来得更为紧密。有唐一代,诗歌是唐人最擅长的一种倾诉方式,他们喜用简洁明了的诗句表达对世事、人情的看法与态度。故此,本文仅择取唐代诗歌这一文学样式以讨论相关贵妃题材的部分,并尝试作进一步的考察与分析,探讨诗作等文字意义背后所隐藏的作家内心深处的关注焦点所在,进而揭示唐代作家在面对关乎盛唐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所表现出的复杂感情、评价看法及思考角度,也可一窥当时普遍的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史书记载对贵妃杨玉环的描述主要关注点是她的外在美。唐诗中有关贵妃题材的作品是从描绘贵妃的容貌开始的,著名的如李白《清平调词》三章、《宫中行乐词》八首,奠定了后世诗歌创作中贵妃“美丽”的基调。由于贵妃杨玉环受帝王专宠,后世文人沿着“专宠”路线进行诗歌创作,渐渐流露个人对贵妃杨玉环的看法与评价。从杜甫《丽人行》、《北征》、《哀江头》等作品开始,出现斥责与同情贵妃的两种矛盾思想。中唐后贵妃题材的诗作很明显地掺杂着作家个人的感情色彩及一些民间口头传说的故事痕迹。由于距离历史事件的发生已有一段时间,唐代诗人们学会冷静地审视历史上的一切人和事。晚唐国况的颓败不堪,文人对日不复一日的国家政局的伤心失望,对于历史的思索,表现出这个时期特有的抑郁感与对历史的讽刺。贵妃杨玉环代表着一去不复返的大唐盛世,晚唐诗作笼罩着一种咏史怀古的伤悼悲凄情调,离历史越来越远的晚唐文人在面对当时更为残酷的唐代政局时,开始反思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唐诗中有关贵妃题材的诗作,因为时间间隔的距离长短,由盛唐的现实主义批判到中唐的感伤怀古的悲悯情怀,直到晚唐的咏史反思笔调,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对自己本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评定,随着事件的远去、时代的推移均有所改变。盛唐文人由于与现实关系的牵绊,把贵妃杨玉环当作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将之归入可怕的祸水人物——褒姒、妲己之列;中唐文人把同情的眼光投注在贵妃身上,哀叹帝妃的爱情悲剧,理性地思考历史问题;而对历史的反思、重新认定与评价则成为晚唐创作贵妃题材诗作的一个重要主题,<WP=4>为贵妃杨玉环翻案,跳出“尤物祸水”论的陈见重新认知历史。对贵妃杨玉环的认知其实沿袭着千百年来历史上有关女性美的各种观念因素。唐代作家在面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别是女性)时,多从自我立场出发,截取自己所需部分进行自我推演与创作,以简洁明了的诗句表达个人心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9
一. 贵妃题材诗作的总体面貌  9-22
  (一) 贵妃题材诗作的历史演变  9-10
  (二) 诗作历史演变的特点  10-22
    1. 题材要素的选择  10-14
    2. 体裁要素的选择  14-15
    3. 意象要素的选择  15-22
二. 对历史人物——杨玉环的评价与看法  22-36
  (一) 对贵妃杨玉环的评价与看法  22-30
    1. 杨玉环——尤物祸水  22-24
    2. 历史反思——为杨玉环之死鸣不平  24-26
    3. 同情杨玉环感慨帝妃爱情悲剧  26-27
    4. 抚今追昔感伤怀古  27-30
  (二) 评价的同时对帝王功过作出判断  30-32
  (三) 唐人对杨玉环评价演变的规律及特点  32-36
    1. 评价演变的规律  32-33
    2. 评价演变的特点  33-36
三. 杨玉环成为吟咏对象的文学及社会文化原因  36-40
  (一) 文学原因  36-38
  (二) 社会文化原因  38-40
结语  40-41
注释  41-43
参考文献  43-46
后记  46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安史之乱前后河东薛氏南祖房研究,K242
  3. 论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词乐传播的影响,K242
  4. 安史之乱前后河东地区地位之转移,K242
  5. 安史乱起前后诗人研究三题,I206.2
  6. 安史之乱后唐朝京西北边防线的重建和巩固,K242.3
  7. 八世纪前、中叶东北亚若干问题研究,K242.2
  8. 走出盛唐的诗人,I206.2
  9. 安史之乱时期诗风研究,I207.22
  10. 公元712-805年唐诗歌创作地理分布研究,I207.22
  11. 从《李宝臣纪功碑》看成德军的早期发育,K242
  12. 唐代宦官专权若干问题试探,K242
  13. 危机与重构,K242
  14. 唐代铁券相关问题研究,K242
  15. 走出盛唐,I207.22
  16.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17.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18. 试论李攀龙的《唐诗删》,I207.22
  19. 初唐四杰的赋作研究,I207.22
  20. 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雅俗之变研究,I207.22
  21. 刘崧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