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认制度研究

作 者: 宁清平
导 师: 李祖军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民事诉讼法
关键词: 自认制度 利益性 必要性与重要性 法理基础 外延与内涵 法院审判权 冲突与平衡 静态形式 活跃学术 形态理解
分类号: D91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20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认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基本制度之一,而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民事诉讼以超职权主义为其主要特征,自认制度亦因之缺失,相关的理论研究亦长期没有展开;在当今诉讼制度现代化的改革中,自认制度的回归亦是这一改革中的应有之义;正如张卫平教授所指出的,自认制度能否在我国确立,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从超职权模式向当事人主义转换,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试金石,也正基于自认制度研究的现实意义,笔者选择了这一论题展开研究,试图做一些抛砖引玉的努力。 自认制度它反映了当事人之诉权与法院审判权冲突与平衡的关系,涉及到民事诉讼理论的方方面面,笔者为了论述方便,对整个自认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自认制度作了一个概述;包括自认的概念、自认的种类,自认的属性、自认的法理基础;尤其在自认的属性上笔者针对几种不同的学说主张,作了深入的探究且客观地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在陈述中的承认作了评价。在自认的概念上,提出了自认的三分法,即最广义的、广义的和狭义的。关于自认的法理基础,笔者归纳性地提出了六大理论基础:认识论基础、处分原则、诉讼经济原则、诚信原则、辩论主义、程序主体原则。 第二部分对自认的常规模态作了分析;其实,自认的常规模态在司法实务中是罕见的,我们亦可以将常规模态理解为自认的静态形式,通过对这一模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自认的构成要素及内涵、自认的效力和自认的救济方法;在本部分中,笔者注重对自认的外延与内涵涉及的诸多问题一一进行了梳理,这些问题包括:自认与司法认识、自认与诉讼标的、主要事实、间接事实、辅助事实、显著事实、裁判上已知的事实,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自认的对象即外延的界限,此外对自认对象是否具有不利益性亦作了探究;尤其对自认的不利益性与间接事实之自认效力作了较多的论述,尽管其中有一些观点是富有争议的,但笔者认为不提出争执点不等于问题不存在,相反提出问题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至少能起抛砖的作用。 第三部分对默示自认、权利自认以及附限制的自认分别作了理论阐述;这三种自认在实务中是经常碰到的,我们可以将这三种自认形态理解为自认的动态形式。但理论界对这三种自认形态却研究较少,我国诉讼法学界研究更少,尤其关于权利自认与附限制的自认,在国内学界论很少有人深究;从立法层面来看,对权利自认与附限制的自认,在外国有极少数国家进行了立法。显然,无论从实务还是从理论来看,对这三种自认形态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点也不比自认的常规模态研究稍逊。因为资料的缘故,笔者在本文中,也只能是注重介绍这三种自认的形态. 最后部分笔者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自认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立法构想。观念是我们的眼镜,通过系统地研究自认制度理论,笔者反思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认为其缺点和不足颇多,并参照各国立法,提出了七条立法建议。 笔者认为本文的显著特色有二:其一:系统性与完整性,本文对自认的论述可谓面面俱到,系统而完备,在照顾体系的同时,笔者亦突出了重点,尤其对学界富有争执的热点问题从不同角度均作出阐述,而且在纵向研究的同时,将大陆法系的观点与英美法系中相应的观点进行了比较论述,从横向方面亦有所探索;其二:务卖性与创新性,这一特色集中体现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对现行立法进行了较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自己的立法设想。

全文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0-19
  第一节 我国自认制度的历史沿革  10
  第二节 自认的概念及其分类  10-13
    (一) 概念  10-12
    (二) 自认的种类  12-13
      (1) 明示自认与默示自认  12
      (2) 完全自认与限制自认  12-13
      (3) 事实自认与权利自认  13
      (4) 本人自认与代理自认  13
  第三节 自认的属性  13-17
    (一) 意思表示说  14
    (二) 观念通知说  14-15
    (三) 诉讼行为说  15
    (四) 特殊证据说  15-17
  第四节 自认的法理基础  17-19
    (一) 从认识论来看,自认的真实性概率极高  17
    (二) 处分原则  17-18
    (三) 诉讼经济兼顾原则  18
    (四) 诚信原则  18
    (五) 辩论主义  18-19
    (六) 程序主体原则  19
第二章 自认的常态形式研究  19-32
  第一节 定义  19-20
  第二节 自认的构成  20-21
  第三节 自认的对象  21-30
    (一) 自认的事实与司法认知的范畴  21
    (二) 自认的事实与诉讼标的  21-22
    (三) 主要事实  22
    (四) 间接事实  22-25
    (五) 辅助事实  25-26
    (六) 显著事实与不能事实  26-27
    (七) 裁判上已知的事实  27
    (八) 其他事实  27-28
    (九) 不利益性  28-30
      (1) 肯定说  28-29
      (2) 否定说  29-30
  第四节 自认的效力  30-31
    (一) 对当事人的效力  30-31
    (二) 以法院的效力  31
  第五节 自认的撤回  31
  第六节 关于自认的立法例  31-32
第三章 自认的非常态研究  32-48
  第一节 默认自认  33-36
    一 概念与特征  33-34
    二 拟制自认的立法基础  34-35
      (一) 当事人的陈述义务  34-35
        (1) 真实充分陈述义务  34-35
        (2) 具体化义务  35
      (二) 诉讼促进义务  35
    三 各国及台湾地区关于拟制自认的立法例  35-36
  第二节 权利自认  36-45
    一 概念  36-37
    二 关于权利自认存在与否之争  37-38
      (一) 肯定说  37-38
      (二) 否定说  38
    三 关于权利自认的实务概况  38-39
    四 权利自认确立的理由  39-45
      (一) 从当事人的角度考察权利自认  40-41
      (二) 从法院的角度考察权利自认  41-43
      (三) 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角度观权利自认  43-45
  第三节 限制自认  45-48
    一 定义  45
    二 限制自认与举证责任分配的关系  45-46
    三 限制自认的处理原则及识别方法  46-48
    四 外国及台湾地区立法例  48
第四章 对我国自认制度的反思及立法构想  48-60
  第一节 自认制度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48-49
  第二节 现行立法的反思  49-56
  第三节 立法草案  56-60

相似论文

  1. 抢劫罪加重情节若干问题研究,D924.3
  2. VI设计在动态视觉传达中的延展性研究,J504
  3. 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适用及其完善立法建议,D923.42
  4. 论利益平衡视角下的公司慈善捐赠法律制度,D922.291.91
  5. 可分解分组设计、完美差族及无冲突码,O157.2
  6. 论审判独立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冲突的解决,G206
  7. 形式逻辑前提批判,B812
  8.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企业成长的相关性研究,F276.7
  9. 论《儒林外史》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I046
  10. 对审判监督程序制度存在问题剖析及完善意见,D925.1
  11. 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H146
  12. 论审判独立,D926.2
  13. 空白票据补充权研究,D922.287
  14. 当代视野中的历史再现,I207.42
  15. 论我国宪法中的法院制度,D921
  16.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922.11
  17. 论我国合同根本违约制度的完善,D923.6
  1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刑事和解问题研究,D925.2
  19.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922.11
  20. 论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与法律保护,D9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