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交融中的新声

作 者: 刘玉婷
导 师: 高永谋
学 校: 西安音乐学院
专 业: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关键词: 人声新因素 20世纪作曲技法 非语义性人声 非歌唱性人声 戏剧性因素
分类号: J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于人声新型因素的基本构成形式的归纳总结,将20世纪人声新因素从听觉效果上做简单的对比:非语义性人声和非歌唱性人声的发音特殊性、对于人声器乐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经文、诗歌和中国古诗词等文字作为以上人声新音色的“歌词”声部的特点的研究,其中包括:1、运用十二音序列及整体序列等作曲技法创作的20世纪新型人声旋律的基本特点和与之相对应产生的新型人声因素的归纳;2、非歌唱性的旋律作为特殊音响效果体现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呐喊、叹息、抽泣等表现手段与现代作曲技法中想要表现的恐惧、绝望、颓废、灾难之类的灰色主题相结合等方面问题的研究;3、非语义性歌词中对于文字内部所具有的独立性、分离性或对比性的特点所进行的分解式创新手法,包括对将歌词中所包含单词进行分解划分出更小的发声音节继而产生特殊音响效果等等非语义性歌词创作和实践问题进行的研究;4、器乐化的人声因素的处理,包括对大型器乐作品中演奏员同时担任演唱角色时乐队展现出的特殊配器效果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对20世纪人声新因素加入乐队作品的简单过程回顾:20世纪初勋伯格的最初实践以及20世纪中、后期里盖蒂、贝里奥、克拉姆等20世纪现代作曲家对于此种新型音乐形式的不同表现内容的创作实践与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把握此种作品在创作实践中的写作规律,分析人声新因素如何巧妙的与20世纪现代作曲技法结合,形成独具艺术感染力戏剧性音响效果;将新型人声因素融入器乐作品后人声新因素与20世纪作曲技法的结合方面特点的研究;对当代中国作曲家关于有人声新因素介入的新型音乐作品的创作实践的介绍性研究。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8
序言  8-11
  一、本文对于研究"有人声新因素介入的新型音乐作品"课题所达到的目标可行性分析  8-9
  二、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包括  9
  三、本论文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9-11
第一章 人声新因素的简述与分类  11-37
  第一节 20世纪音乐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对于有人声新因素介入的新型器乐作品的理论环境影响  11-15
    一、创新与多元---20世纪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发展趋势  11-12
    二、继承与发展---20世纪音乐创作的必由之路  12-13
    三、形式与内容—20世纪音乐作品中融为一体的关系  13
    四、整体与细节---20世纪音乐作品创作技法中新兴创作思维的两个方面  13-15
  第二节 人声新因素的兴起  15-17
  第三节 人声新因素的分类以及与20世纪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  17-37
    一、20世纪初人声新因素的主要特点  17-29
    二、20世纪中后期人声新因素的主要类型  29-37
第二章 20世纪有人声新因素介入的音乐作品中人声新因素的发展概况  37-53
  第一节 有人声介入的新型音乐作品中人声新因素发展总概述  37-38
  第二节 20世纪有人声新因素介入的部分代表性音乐作品例举  38-48
  第三节 对20世纪人声新因素介入的部分音乐作品的新形式分类和人声新因素发展规律的探索  48-53
第三章 20世纪人声新因素介入的音乐作品在作曲技术和风格方面的分析  53-69
  第一节 《一个华沙幸存者》分析  53-62
    一、创作背景  53
    二、分析  53-62
  第二节 《四个月亮之夜》的分析  62-66
  第三节 贝里奥《序列十三号》之序列三《sequenza3》为女声而作  66-69
    一、创作背景  66
    二、《序列十三号》分析  66-69
第四章 具有中国因素的有新人声因素介入的音乐作品的概述性分析  69-74
  第一节 "中国因素"的定义  69-70
  第二节 中国当代作曲家对于具有本国特色的人声新音色的探索性创作  70-74
结语  74-75
展望  75-77
参考文献  77-79
致谢  79-80
附录  80-167

相似论文

  1. 与生活空间互融的现代戏剧演出空间,J812
  2. 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戏剧性因素,J624.1
  3. 刍议文化艺术修养与艺术歌曲二度创作,J614
  4. “八板”元素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J614.5
  5. 沃尔夫艺术歌曲和声研究,J614
  6. 试论与纳西族有关的当代音乐创作,J614
  7. 管弦乐《山魂》创作之心路历程,J614
  8. 抚慰创伤的三种方式,J614
  9. 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J614
  10. 尚德义小说人物题材艺术歌曲研究,J614
  11. 影响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J614
  12. 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J614
  13. 论尚德义歌曲的艺术特征及教学意义,J614
  14. 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J614
  15. 论曲式中连接过渡功能的形成及其演变,J614.3
  16. 当代流行爱情歌词中女性形象的评价研究,J614.9
  17. 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审美影响,J614
  18. 梅西安《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音乐主题之研究,J614
  19. 试论高师基础和声课中和声分析教学,J614.1-4
  20. 孙燕姿歌曲的编曲研究,J614
  21. 巴托克第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研究,J61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作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