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浅析如何用双排键电子琴改编并演奏中国交响乐作品
作 者: 王怀瑾
导 师: 谭艺民
学 校: 西安音乐学院
专 业: 双排键电子琴演奏
关键词: 双排键电子琴 赵季平 《第一交响曲》 双排键电子琴改编曲 中国音乐作品
分类号: J62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双排键电子琴拥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可以演奏各种曲风的音乐作品,能再现交响乐队效果。双排键电子琴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获得长足发展,目前最先进的双排键电子琴技术都源自日本。它的演奏与教学体系自成一派,创编了大量各种曲风的音乐作品,古典交响乐作品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国产双排键电子琴,同时中国交响乐作品如雨后春笋,有待双排键电子琴学习者学习借鉴并演奏。日本先进完善的双排键电子琴编曲曲目值得我们去演奏、去学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编创自己国家的有民族内涵的音乐作品,编创并演奏自己的东西。作曲家赵季平的《第一交响曲》因其特有的中国旋律,引起笔者关注。赵季平创作领域广泛,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力求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其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更是为人所熟知,至今旋律还被大家津津乐道,广为传唱。本文围绕如何将《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改编成双排键电子琴曲展开写作,通过赵季平音乐作品的研究、双排键电子琴概述和《第一交响曲》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改编这三个章节说明如何改编好中国交响乐作品。旨在通过这一作品探讨改编中国交响曲的演奏技术,更好地进行中国音乐作品的演奏实践,期待双排键电子琴学习者对中国交响乐作品有更多的关注并付诸以行动,编创、演奏民族音乐作品。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0 1、赵季平及其创作 8 2、《第一交响曲》分析 8-10 第一章 赵季平音乐作品的研究 10-13 第一节 赵季平简介 10 第二节 赵季平的音乐作品简介 10-11 第三节 赵季平音乐作品创作特点 11 第四节 民族元素在作品中的渗透 11-13 第二章 双排键电子琴概述 13-22 第一节 双排键介绍 13-14 一、音色的多样性 13 二、节奏的多元化 13-14 第二节 编曲原则及特点 14-15 一、键盘分配要合理 14 二、选择改编曲目要慎重 14 三、声部取舍从大局考虑 14-15 第三节 双排键电子琴奏法的演奏要求 15-18 一、弦乐奏法是演奏双排键的基础 15 二、铜管组的演奏方法 15-16 三、木管组的演奏方法 16 四、富有特色音色的选用 16 五、特殊音效处理 16-17 六、脚的奏法 17-18 第四节 编配音色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18-21 一、音色的选择要正确 18 二、音色搭配要合适 18-19 三、USER音色的运用 19-20 四、效果器的使用 20-21 第五节 编配节奏要注意的问题 21-22 一、打击乐组的选择要正确 21 二、强弱变化要细微 21 三、衔接段鼓点制作要有高点 21-22 第三章 《第一交响曲》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改编 22-32 第一节 《第一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及作品分析 22-23 第二节 改编这首作品的特点 23-32 一、确定乐曲的乐队编制 23 二、总谱缩谱与键盘分配 23-26 三、第一乐章的演奏提示 26-32 结论 32-34 参考文献 34-35 致谢 35-36 附录 36-47
|
相似论文
- 古丝绸之路,新丝路之音,J614
- 马勒《第八交响曲》的艺术特色:指挥准备工作中的思考,J605
- 对双排键电子琴演奏技法“模拟”、“协调”的探究,J628.1
- 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小提琴片段浅析,J622.1
- 论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三交响曲》音色、音响结构,J614
- 透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谈双排键电子琴管弦乐编曲,J622.1
- 初探双排键电子琴的编曲方法,J628.1
- 从罗伊·哈里斯管弦乐作品《第三交响曲》看其音乐创作观念,J605
- 谈钢琴协奏曲中乐队部分在双排键电子琴上的改编与演奏,J628.1
- 以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为例研究交响曲主题发展的特点,J614
- 赵季平声乐作品研究,J616
- 琵琶传统文曲隐结构研究,J632.33
- 赵季平《乔家大院》交响组曲创作研究,J614
- 作为合奏乐器的双排键电子琴——技术要求与训练方式,J628
- 用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作品,J628.1
- 对肖斯塔科维奇青年时期创作的探索,J605
- 朱践耳《第一交响曲》的研究,J605
- 艾夫斯《第四交响曲》中歌曲的引用,J65
- 哈利姆·埃尔—达巴的《第三交响曲》研究,J614
- 艾夫斯《第二交响曲》研究,J61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器乐理论与演奏法 > 电子乐器 > 电子琴(电风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