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吐鲁番木卡姆的社会功能研究
作 者: 张燕
导 师: 郭院林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关键词: 吐鲁番木卡姆 唱词 民俗文化 社会功能
分类号: J72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木卡姆作为一种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在不断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成为具有独特民族性的文化载体,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特定的社会功能。而流传于吐鲁番地区的、为我国新疆维吾尔族所特有的吐鲁番木卡姆也以其独有的特色显示了地方性木卡姆的魅力。特别是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荣列联合国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更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情。目前国内外木卡姆研究成果丰硕,吐鲁番木卡姆研究则相对较少,笔者拟从吐鲁番木卡姆唱词与表演之间关系的阐释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文化阐释以及人类学和民族学等理论,辅之以木卡姆学研究的有关成果和实地调研,通过对吐鲁番木卡姆构成要素之一即唱词进行分析,实现对这种三位一体的维吾尔民间文化现象更为系统地整体把握,从中挖掘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并试图从该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增进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特点的了解,重点探析吐鲁番木卡姆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为更好地洞悉吐鲁番木卡姆的历史意义和实现其当代价值做出积极努力,也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对木卡姆、木卡姆学、维吾尔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木卡姆学的研究范畴,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出综述和评论,为本研究确立学术背景与学术方向、方法。第一章阐述了吐鲁番木卡姆在木卡姆中的地位及其与其它木卡姆的关系,追溯了吐鲁番木卡姆的发展脉络,并对唱词的内容、来源和特点进行梳理,论证了其在三位一体结构中的重要性。第二章结合唱词内容从维吾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价值取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虔诚的信仰等方面说明了吐鲁番木卡姆唱词所反映的民俗文化内涵。第三章通过对唱词的分析,并辅之以实地调研材料,系统论述了吐鲁番木卡姆所具有的信息承载与文化传播功能、思想认识与行为导向功能、情感交流与民族认同功能和社会组织与社会调节功能,并对各项社会功能的变迁做出一定的探讨。结语部分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以及文化对社会的服务与建构等角度阐释了吐鲁番木卡姆的当代价值。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绪论 9-19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9-13 (一) 木卡姆 9-10 (二) 木卡姆学 10 (三) 维吾尔木卡姆 10-12 (四) 吐鲁番木卡姆 12-13 二、木卡姆学的研究范畴 13-15 (一) 研究对象的广泛性 13 (二) 研究内容的丰富性 13-14 (三)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14-15 三、木卡姆与吐鲁番木卡姆的研究现状 15-19 (一) 木卡姆源起的三种观点 15 (二) 音乐学研究 15-16 (三) 社会学研究 16-17 (四) 唱词研究 17 (五) 其它相关研究 17-18 (六) 国内外研究述评 18-19 第一章 吐鲁番木卡姆概略 19-29 一、吐鲁番木卡姆的归属 19-23 (一) 吐鲁番木卡姆在木卡姆中的地位 19-20 (二) 与其它木卡姆的关系 20-23 二、吐鲁番木卡姆的历史脉络与当前存在 23-26 (一) 吐鲁番木卡姆的历史脉络 23-24 (二) 吐鲁番木卡姆的发展现状 24-26 三、吐鲁番木卡姆唱词在歌、舞、乐三位一体结构中的重要性 26-29 (一) 吐鲁番木卡姆唱词的内容与来源 26-27 (二) 吐鲁番木卡姆唱词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27-29 第二章 吐鲁番木卡姆唱词反映的民俗文化内涵 29-40 一、维吾尔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9-32 (一) 饮食 29-30 (二) 服饰 30-31 (三) 居住 31-32 (四) 交通 32 二、维吾尔族人民的价值取向 32-34 三、维吾尔族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34-36 四、维吾尔族人民的虔诚信仰 36-40 (一) 民俗信仰 36 (二) 宗教信仰 36-40 第三章 吐鲁番木卡姆社会功能的唱词传达 40-53 一、信息承载与文化传播功能 40-44 (一) 如实展现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文化 40-41 (二) 延续性传承的顺利展开有利于其历时性发展 41-42 (三) 空间上的延伸性扩散为其共时性拓展创造了可能 42-43 (四) 时空传承与信息传递作为功能发挥的必然 43-44 二、思想认识与行为导向功能 44-46 (一) 思想认识对行为的指导作用 44 (二) 唱词中道德规范对思想认识形成的现实体现 44-45 (三) 正确的思想认识对民众行为的合理性规范 45-46 三、情感交流与民族认同功能 46-50 (一) 产生民族情感、形成民族心理 47-49 (二) 减少和化解民族内部矛盾 49 (三) 强化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49-50 四、社会组织与社会调节功能 50-51 (一) 社会组织与社会调节 50-51 (二) 唱词对确立稳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贡献 51 (三) 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动力 51 五、社会功能的变迁 51-53 (一)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社会功能发挥场合的相对减少 51-52 (二) 现代化的冲击造成社会功能发挥范围的相应缩小 52-53 结语 吐鲁番木卡姆的当代价值 53-55 参考文献 55-58 致谢 58-59 作者简介 59-60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60
|
相似论文
- NGO视野中的明清晋商行会,D691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及其民俗旅游研究,F592.7
- 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社会功能弱化现象研究,G212
- 民俗文化与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H195
- 对外汉语民俗文化课堂教学研究,H195
- 论大岛渚电影的艺术特征,J905
- 抚慰创伤的三种方式,J614
- 中国大学生恭维语使用性别差异研究,H319
- 《招魂》的民俗文化研究,I207.22
- 终身定期金合同制度探析,D923.6
- 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K892.4
- 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J826
- 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J825
- 论唐剧的艺术特征,J825
- 湄洲岛妈祖祭典乐舞的舞蹈文化研究,J722.2
- 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J607
- 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I207.22
- 论刘庆邦小说的民俗文化写作,I207.42
- 和谐社会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G641
- 社会学视域下的人肉搜索研究,C913.9
- 基于SWOT分析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F592.7
中图分类: > 艺术 > 舞蹈 > 中国舞蹈、舞剧 > 各种舞蹈 > 歌舞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