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
作 者: 兰春
导 师: 谢崇安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关键词: 白裤瑶 拉篥 乐器与文化 传承保护
分类号: J6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白裤瑶的拉篥乐器,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是南方少数民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传承的历史,它今天仍然是白裤瑶人一个显著的文化标志和符号,并在现实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者通过对广西南丹县里湖乡怀里瑶族村寨的调查,对白裤瑶拉篥乐器的制作、练习方式、曲调、使用场合、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综合考察,并且判定拉篥是原生态环境的产物,属于少数民族艺术起源发展历程中的“准艺术”阶段的典型民族乐器,它与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竹管簧振发音乐器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应当是一种同源异流的关系。通过揭示白裤瑶的拉篥及其文化习俗的种种方面,可知拉篥音乐是一种古朴宁静、自得其乐的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也是白裤瑶人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具有娱乐、寄托精神、知识技艺传习、传情说爱、展示民族个性与诉求等种种社会功能。它对于阐明艺术的本质、艺术的起源等重要的学术基础理论问题,都是可供参考的活鲜“化石”。作为一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篥及其文化面临当今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它也在发生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的调适与变迁,也面临原生态环境消失导致传统文化消失的挑战。对此,作者认为:拉篥及其文化对市场经济社会作出适应性的变化,是其得以延续传承的前提,同时它也需要人民政府及文化、地方教育等部门的保护和投入;需要呼吁本民族以及社会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采取具体的措施并付诸行动,这样才能使拉篥及其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7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9-17 (一) 研究对象 9-11 (二) 研究方法 11-12 (三) 研究现状 12-17 第二章 南丹白裤瑶拉篥乐器的田野考察 17-30 一、调查点区域概况 17-18 二、历史概况 18-19 三、拉篥的制作与使用 19-23 (一) 拉篥的制作 19-22 (二) 吹奏拉篥的练习 22 (三) 拉篥使用的场合 22-23 四、拉篥吹奏的乐曲与分析 23-25 五、拉篥与古代乐器筚篥的关系 25-30 第三章 拉篥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及文化的嬗变 30-46 一、关于拉篥来源的传说 30-32 二、拉篥的禁忌 32-34 三、从拉篥看艺术的本质问题 34-35 四、从拉篥看艺术的起源问题 35-36 五、拉篥的社会功能 36-39 (一) 愉悦功能 36-37 (二) 情感交流功能 37 (三) 知识技艺传习功能 37-38 (四) 其他功能 38-39 六、从拉篥看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化关系 39-40 七、拉篥与民俗文化的现代嬗变 40-46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变迁 40-41 (二) 21世纪以来——生态博物馆的介入 41-44 (三) 从自我消遣之娱乐到社会精神文化消费的娱乐 44-46 第四章 拉篥的传承与保护 46-52 一、政府部门对拉篥的传承和保护 46-47 二、教育部门对拉篥的传承和保护 47 三、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7-52 结语 52-53 附录 53-55 参考文献 55-58 后记 58
|
相似论文
- 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607
- 白裤瑶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融合,D923.9
- 白裤瑶服饰元素及其再设计的应用研究,TS941.2
- 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J632
- 夏县蛤蟆嗡调查研究,J825
- 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J607
- 民间美术的传承及发展,J209.2
- 冀南清末民初“两甩袖”“布袋院”式民居研究,TU-86
- 敦煌曲子戏研究,J825
- 华亭曲子戏的形态调查与研究,J825
- 山东梆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825
- 双江布朗族民间音乐研究,J607
- 甘肃“花儿”的艺术形态及演唱特征探究,J607
- 唐山皮影造型艺术研究,J528.3
- 壶关秧歌的考察研究,J722.211
- 山东高密剪纸的现状研究,J528.1
- 吕梁民间吹打乐调查,J607
- 印尼西爪哇民间乐器昂格隆及其传承与保护研究,J633.42
- 山东荣成渔民号子研究,J607
- 论弋阳腔传播,J607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 > 中国民族器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