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吕剧调查与研究

作 者: 苏远尚
导 师: 冯俊杰
学 校: 山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戏剧戏曲学
关键词: 山东吕剧 历史起源 艺术特色 发展沿革 生存现状 保护传承 创新发展
分类号: J8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1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吕剧曾名“化妆扬琴”、“琴戏”等,在山东临邑、济阳一带也被称为“迷戏”,在胶东则又叫“蹦蹦戏”,是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也是全国八大戏曲种类之一。吕剧酝酿于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坐腔扬琴),同时又吸收融合了如“大鼓”、“弋阳腔”、“坠子”等其它民间戏曲、曲艺精华,借鉴化用了“五音戏”、“扽腔”、“柳腔”、“京剧”、“梆子腔”等剧种中适于自身的某些音乐腔调、表演等成份,不断地丰富、发展、完善,而一跃成为山东省重要的代表性剧种。吕剧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及至山东省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起源、兴盛于素有吕剧“窝子”之称的博兴、广饶一带地区,成长、成熟并定型于济南等大城市,流传于江苏、新疆、黑龙江、辽宁等地。吕剧以山东琴书主调【凤阳歌】为曲调母体产生出基本腔调【四平腔】,使唱腔结构由曲牌联套体演变为板腔体,又由【四平腔】衍生出【慢四平】、【快四平】、【四平散板】等多种板式;以山东琴书曲调【垛子板】发展出【二板】,又由【二板】进而衍生出【慢二板】、【快二板】等丰富的戏曲音乐板式。吕剧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柔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吕剧的唱腔、念白统一于以“济南官话“为基础。吕剧富有浓郁的齐鲁文化韵味,乡村气息浓重,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吕剧迄今发展有百年历史,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辉煌,文革时又遭受了巨大破坏。新时期,吕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而电视、电影等新媒介的兴起,使吕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挑战,同时吕剧艺术自身包括音乐和题材内容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革以顺应时代潮流。2008年,吕剧被收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保护、传承、发展问题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对吕剧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吕剧史料、戏曲史、戏曲美学、戏曲文化学、戏曲社会学等知识对吕剧源流、吕剧艺术表现形式、吕剧生态进行全面、系统的透析。在此基础上,联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来探讨吕剧的发展对策,使其重新焕发光彩。吕剧根植于齐鲁文化的深厚土壤,是一笔无形的文化财富,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传承齐鲁乃至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研究的原因和意义、当前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作系统、详细的介绍,突出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第二章,针对吕剧音乐腔调的原生态、形成时间、产生地、创始人以及定名等社会上莫衷一是的问题,在调查采访的基础上结合吕剧史料、戏曲知识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探讨和分析。第三章对吕剧母体山东琴书的历史源流作系统探析,探索出吕剧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动因。第四章,对吕剧的艺术特色作系统、全面、深入地探讨,对其各种表现形式包括音乐、剧本、行当表演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对剧团提供的各个时期的剧本、现场观看并拍摄剧团排练、演出等)和采访,对各个艺术组成部分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第五章,通过查阅吕剧史料、市、县志并结合对吕剧起源地的调查采访所得来对吕剧的历史兴衰、流变作以客观、详细的归纳整理和研究。第六章,对吕剧早期艺人班社、建国后各剧团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等在查阅史料和调查采访的基础上,作详细、条分缕析的整理、介绍。第七章,基于实地调查的成果对吕剧的生存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作以客观分析。第八章,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为吕剧的保护和传承、创新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第九章,对本文研究做出总结,试图为以上对吕剧的探讨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指出实地调查采访并结合戏曲理论知识对吕剧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1 绪论  12-16
  1.1 本文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13-14
    1.1.1 选题的原因  13-14
    1.1.2 选题的意义  14
  1.2 吕剧的研究现状  14-15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5-16
    1.3.1 研究方法  15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16
2 吕剧起源与定名问题考辩  16-30
  2.1 吕剧起源于山东琴书  16-20
  2.2 吕剧形成时间、创始人、起源地辨析  20-25
  2.3 吕剧产生于黄河三角洲的必然性  25-27
  2.4 吕剧的名称由来  27-29
  2.5 吕剧定名时间  29-30
3 吕剧母体-山东琴书的渊源流变  30-36
4 吕剧的艺术特色  36-69
  4.1 吕剧语言—浓郁的齐鲁乡土话语特色  36-39
  4.2 吕剧音乐解析  39-52
    4.2.1 吕剧唱腔音乐的特点—散发着柔婉、质朴的温馨气息  39-48
    4.2.2 吕剧的伴奏音乐—乐器、乐队的特色  48-52
  4.3 吕剧的表演特色  52-56
    4.3.1 吕剧脚色行当的历史沿革与现行体制  53-56
  4.4 吕剧剧目、剧本  56-69
    4.4.1 吕剧剧目的分类  56-60
    4.4.2 吕剧剧本分析  60-69
5 吕剧历史状态探析  69-75
  5.1 建国前早期吕剧—化妆扬琴的发展  69-71
    5.1.1 拉地摊(亦称“盘凳子”)时期  69-70
    5.1.2 搭舞台与组班演出时期  70-71
    5.1.3 进入城市,在剧场演出时期  71
  5.2 改革完善时期(改革、定名和繁荣阶段)  71-73
  5.3 文革及新时期的发展  73-75
6 吕剧演出团体和演艺人员  75-99
  6.1 早期吕剧—化妆扬琴时期班社、活动及代表艺人  75-82
    6.1.1 化妆扬琴时期主要班社  75-76
    6.1.2 化妆扬琴时期班社主要活动  76-78
    6.1.3 化妆扬琴时期代表艺人  78-81
    6.1.4 东营市早期吕剧—化妆扬琴时期艺人谱系  81-82
  6.2 建国后至今吕剧代表剧团及著名演艺人员  82-99
    6.2.1 吕剧代表剧团  82-92
    6.2.2 建国后至今著名吕剧演艺人员  92-99
7 吕剧生存状态透析  99-104
  7.1 国家专业剧团的生存现状  99-101
  7.2 民营剧团的生存现状  101
  7.3 民办公助庄户剧团的生存现状  101-104
8 吕剧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104-113
  8.1 吕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04-109
  8.2 吕剧的革新与发展  109-113
9 结语  113-116
致谢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22
附录  122-130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及获奖情况  130

相似论文

  1.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2. 论河曲民歌的成因及艺术特色,J607
  3. 记忆与口述:山东鄄城谢家砖塑的艺术特色探究,J314.9
  4.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5. 湘西南路阳戏研究,J825
  6. 中路安徽庐剧的传承与生存现状,J825
  7.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研究,I206.2
  8. 分析山西晋南民歌《梦梦》的艺术特色,J605
  9. 中国民族声乐土壤孕育下山东民歌的创新与发展,J616.2
  10. 《聊斋志异》仿作研究,I207.419
  11. 试论钟云舫《振振堂》集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内涵,I206.5
  12. 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TU-86
  13. 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K879.41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设计艺术的影响,G122
  15. 中国当代漆画的创新与发展,J213.9
  16. 浅析贾又福山水画风格的演变及其艺术特色,J205
  17. 浦城传子木偶戏考察与研究,J827
  18. 河南汝南县罗卷戏研究,J825
  19. 保定老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J607
  20. 歌曲《蓝色爱情海》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J616.2
  21. 《我的祖国妈妈》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分析,J616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中国戏剧艺术 > 地方剧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