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村剧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作 者: 张颖
导 师: 袁艳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农村剧 农民工 身份认同 情景论
分类号: D41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大众媒介及其传播内容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文化就是媒介文化。媒介构成了被真实化的虚拟环境,而个人身份的认同,并不独立于社会情景,而几乎完全是由社会情景所界定。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认同,实际上是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过程。本文以原生论、建构论、情境论等为指导,结合对武汉主要城区农民工的200份调查数据,对农村剧与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进行研究。从农民工主体的角度探讨农村剧对其身份认同的影响,以期破解小群体内部的媒介使用行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目前,无论是影视传媒界还是学术界,都普遍认为农村剧以农民群体为其最主要的目标观众,这是一种媒介身份的确立。那么,它自然会成为进城务工农民自我身份认同与协商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话语场,从而促进农民工对自我身份的觉醒与认同。传播学研究表明,受众的群体背景或社会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的重要因素,群体价值和群体规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超过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会自发选择性接触符合群体价值规范的事物。从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众传媒在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中发挥的作用处于潜移默化的状态并非立竿见影。仅有5.3%的受访者表示农村剧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的却占到50.9%。由此笔者认为,农民工身份的认同有着社会经济体制和制度因素等等深厚的现实背景,大众传播媒介发挥影响力的大小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农民工实际生活状态之上,农村剧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微调作用,但其影响依赖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需要时间以及量的积累。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1 导论  7-17
  1.1 问题的提出  7-8
  1.2 文献综述  8-17
2 研究设计  17-19
  2.1 研究内容  17
  2.2 研究假设  17
  2.3 研究方法  17-19
3 调查地概况及样本特征  19-25
  3.1 基本情况和样本特征  19-21
  3.2 受访农民工家庭及生活相关情况  21-25
4 农村剧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测量  25-30
  4.1 农村剧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  25-27
  4.2 农村剧影响因子分析  27-30
5 研究结论与探讨  30-35
  5.1 研究结论  30-32
  5.2 探讨与不足  32-35
致谢  35-36
参考文献  36-42
附录1  42-47
附录2  47-50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3.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4.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5.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6.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7.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8.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9. 叙事时间理论下《骨》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分析,I712.074
  10. 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R197.1
  11. 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的人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412.6
  12. 仪式观视阈下的世界杯传播,G843
  13. 我国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研究,F249.2
  14. 农民工需求下的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研究,F249.2
  15. 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职能研究,F842.6
  16. 关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H102
  1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412.6
  18. 河北省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研究,F249.27
  19. 建立与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R197.1
  20. 对原开封犹太人“融回”人员的人类学调查,C912.4
  21. 铜陵市农民工安全生产与对策研究,X92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工人运动与组织 > 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 > 工会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