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宋包装设计艺术研究

作 者: 黎英
导 师: 朱和平
学 校: 湖南工业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两宋包装 商品性 艺术特点 美学风格
分类号: J5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宋代在我国古代是具有魅力和研究价值的朝代,在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具有较高历史地位。两宋包装在经济和生产力以及文化艺术稳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取得了辉煌成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两宋包装设计辉煌发展的原因,分析经济因素和市场的繁荣以及城市规模的壮大是促使两宋包装设计出现典型的商品性的关键,研究两宋包装设计的种类、装潢特点、材料运用、造型特点、设计风格、美学特点等,并分析两宋包装风格与商业发达、理学盛行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整个学术研究的繁荣,特别是对包装设计发展历史进程的全面、系统的了解不无裨益,而且通过对两宋包装设计艺术形式揭示,将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参考价值。研究两宋包装设计艺术,必须将其置之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专业角度进行纵向和横向的交叉式研究。本文通过大量史料文字和传世实物图片,结合宋代绘画作品等资料,从经济、历史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研究包装与经济的关系,分析了包装与社会文化、包装与市场的关系,揭示出两宋包装的商品性内涵,归纳出两宋包装的种类形式与用途。宋代理学盛行,本文通过分析宋代理学特点,分析出宋代的包装设计艺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不论其代表性的瓷器包装、漆器包装、金银器包装都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雅致的美。通过研究宋代的包装设计,能让人感悟到宋代的艺术设计和美学精神,感悟到宋代的包装设计的装饰性、工巧性、与商品性的和谐统一,领略其在前代的基础上更为成熟的一面。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7
  1. 选题的原因  10-14
  2. 课题研究的背景  14-15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6
  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6-17
第一章 两宋经济的繁荣对商品包装发展的推动  17-29
  1.1 历法与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两宋经济发展和包装的大量出现  17-19
  1.2 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包装产品丰富多样的物质基础  19-20
  1.3 手工业发展,带动了包装工艺的进步  20-23
  1.4 城市和市场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包装的需求  23-26
  1.5 对外贸易的繁荣,改变了传统包装的风格特点  26-29
第二章 两宋社会生活文化的发展与商品包装的具体体现  29-43
  2.1 奢华之风的盛行与上层社会包装的美仑美奂  30-32
  2.2 饮食文化的繁荣与食品包装的多层次多样化  32-35
  2.3 茶文化的盛行与茶叶包装的文化性设计  35-40
  2.4 酒文化的发展与酒包装的大众化  40-43
第三章 两宋包装的分类特点  43-79
  3.1 素雅生动的金银器包装  43-47
  3.2 精益求精的漆器包装  47-55
    3.2.1 宋代漆器包装的装饰  48
    3.2.2 宋代漆器包装的造型  48-49
    3.2.3 宋代漆器包装工艺  49-55
  3.3 登峰造极的宋瓷包装  55-79
    3.3.1 名窑与瓷器包装的品牌特色  55-66
    3.3.2 瓷器包装造型的世俗审美需求  66-73
    3.3.3 瓷器包装装饰的书画性  73-76
    3.3.4 瓷器包装的釉色自然美追求  76-79
第四章 两宋包装设计的商品性  79-86
  4.1 包装装潢设计所体现的审美差异背景下的商品性  80-82
  4.2 包装造型设计的功能性和视觉性的和谐统一  82-83
  4.3 包装装潢设计的视觉性与广告性的统一  83-84
  4.4 包装成型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统一  84-86
第五章 两宋包装设计艺术的美学风格  86-97
  5.1 两宋包装设计美学风格形成的文化背景  86-94
    5.1.1 儒、道、释的融合与理学的盛行对两宋包装设计风格的影响  87-89
    5.1.2 市民阶层的俗文化对两宋包装风格的影响  89-90
    5.1.3 理性包装与世俗化包装的差异  90-94
  5.2 两宋包装的美学个性特征  94-97
    5.2.1 和谐性  94-95
    5.2.2 象征性  95
    5.2.3 天趣性  95-96
    5.2.4 工巧性  96-97
结论  97-99
参考文献  99-102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2-103
致谢  103

相似论文

  1.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2. 永州纸马艺术研究,J217
  3. 浙江畲族民歌的演唱艺术研究,J607
  4. 略谈藏族格言的发展和特点,H214
  5. 陈黎诗歌创作透析,I207.25
  6. 《聊斋志异》仿作研究,I207.419
  7. 保定老调的发展脉络探究,J825
  8. 第五代中的“这一个”,J905
  9. 黄自《思乡》的歌曲分析与演唱提示,J616
  10. 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J607
  11. 范成大田园诗艺术论,I207.22
  12. 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K879.4
  13. 由“吴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现象”思考声乐教学,J616
  14. 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J607
  15. 论晚唐背景下的许浑咏史怀古诗,I207.22
  16. 绽放在舞台上的山西民歌开花调,J607
  17.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I207.25
  18. 黄庭坚纪行诗研究,I207.22
  19. 赵宝刚电视剧导演艺术研究,J905
  20. 中国当代方言影视剧的审美研究,J905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工艺美术理论 > 工艺美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