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间吉祥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石海霞
导 师: 姚远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民间吉祥图形 现代标志设计 表现形式 文化内涵 吉祥文化
分类号: J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设计的“本土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顺应时代潮流而提出的要求。然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国外的艺术思想和观念也随之涌入中国,使沉淀了几千年文化精髓的民间吉祥图形,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代标志设计领域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都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吉祥文化元素,表明了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底蕴的需要。因此,站在我国现代标志设计的角度看,研究民间吉祥图形及其文化,将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本文试图重新解读我国民间吉祥图形语言,把民间吉祥图形作为一个新的创新元素,将民间吉祥文化精神与现代标志设计理念进行结合,赋予现代标志设计民族性、时代性及国际性的特征,创造出富有民族气息的现代标志设计体系。中国民间吉祥图形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思想和情感,继承和发扬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文脉传承。一方面,从它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民族观念、和审美情趣去感悟它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另一方面,研究民间吉祥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也是从现代意识的角度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诠释。本文在继承和传扬民间吉祥图形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规律进行深入探索,探寻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新趋向并总结出一些表现手法和应用准则,试图对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并通过应用实例分析,在继承和传扬民间吉祥图形精髓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民间传统文化,希望能从民间吉祥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中得到一些启发,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探索现代标志设计的新形式和新内涵。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导论 10-14 0.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0-11 0.2 课题的应用前景 11 0.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1-12 0.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12-13 0.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2 0.4.2 本文的预期目标 12-13 0.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13-14 0.5.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0.5.2 本文的可行性分析 13-14 第1章 民间吉祥图形概述 14-29 1.1 形成与发展 14-18 1.2 分类 18-21 1.3 历史文化渊源 21-25 1.3.1 儒家思想的渗透 22-23 1.3.2 道家思想的影响 23 1.3.3 佛家思想的借鉴 23-24 1.3.4 民间思想的阐释 24-25 1.4 文化内涵 25-26 1.4.1 生存与繁衍 25 1.4.2 纳福求吉 25-26 1.4.3 避邪趋吉 26 1.5 精神寓意的表达手法 26-28 1.5.1 象征、隐喻的式观念艺术表达 26-27 1.5.2 谐音式的艺术表达 27-28 1.6 本章小结 28-29 第2章 探寻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新趋向 29-37 2.1 现代标志设计 29-34 2.1.1 标志的含义 29-30 2.1.2 标志的文化功能 30-31 2.1.3 标志的表现形式 31-33 2.1.4 标志的起源与发展 33-34 2.2 现代标志设计的发展新趋向 34-36 2.2.1 民族文化的充分体现 34-35 2.2.2 高度的信息化和国际化 35 2.2.3 设计形式的变化 35-36 2.2.4 绿色设计理念的注入 36 2.3 本章小结 36-37 第3章 民间吉祥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7-48 3.1 取得的成就 37-41 3.1.1 理论方面 37-38 3.1.2 应用实例分析 38-41 3.2 存在的问题 41-43 3.3 民间吉祥图形对现代标志设计的文化启示 43-47 3.3.1 体现民族化特色 43-44 3.3.2 努力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 44-45 3.3.3 深刻把握现代标志设计对文化的需求 45-46 3.3.4 准确领会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46-47 3.4 本章小结 47-48 第4章 民间吉祥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规律探索 48-58 4.1 表现手法 48-54 4.1.1 形式——提炼与创新 48-51 4.1.2 气韵——把握与承袭 51 4.1.3 内涵——探求与挖掘 51-52 4.1.4 色彩——借鉴与利用 52-54 4.2 应用准则 54-57 4.2.1 形式与功能和谐统一 54 4.2.2 积极传承民间吉祥文化 54-56 4.2.3 中西合璧,创新再现 56-57 4.3 本章小结 57-58 结论 58-59 参考文献 59-61 致谢 61-63 作者简介 63
|
相似论文
- 云烟高端品牌个性化文化内涵研究,F273.2
- 雕刻与敲打下的重生,J314.9
- 汉代“七”体研究,I206.2
- 金基德电影暴力美学研究,J905
- 维吾尔族舞蹈文化内涵及教学思考,J722.2-4
- 对招贴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分析及其应用,J524
- 论龙纹的演变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K876.3
- 厌胜钱造型要素的现代解析与应用,K875.6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视觉研究,G122
- 中国戏曲脸谱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8.3
- 滩头年画的艺术特征研究,J218.3
- 贾樟柯电影纪实性美学特征研究,J905
- 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及翻译,H136
- 语言文化背景下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内涵,H35
- 试论钟云舫《振振堂》集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内涵,I206.5
- 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起源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G843
- 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服饰研究,TS941.13
- 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TU-86
- 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TU-80
- “二月二”传统节日研究,K892.1
- 泰国府标的多重文化内涵探究,G133.6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 > 工商工艺美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