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波普设计
作 者: 刘宁
导 师: 龚小凡
学 校: 北京印刷学院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波普设计 波普艺术 消费社会 消费文化 中国设计
分类号: J5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波普设计的背景、产生与发展、主要特征、代表作品及影响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论述。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波普设计的研究背景、文献资料以及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论文的目的、研究意义等问题;第二章论述了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是波普艺术和波普设计生长的土壤。分析了消费社会、消费文化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波普艺术、波普设计的影响;第三章阐述了波普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与波普设计的关系。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在创作题材、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在基本性质、创作目的、作用及影响的领域方面又有差异;第四章重点论述了波普设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即面向大众消费群体、重视商业效应,以及波普设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感性化、通俗化、娱乐化的风格内涵等。通过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等的比较阐释了波普设计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及传统设计模式的内涵。并探讨了波普设计风格与当时的青年文化的关系。同时,阐述了波普设计急功近利、过度追求新形式、资源材料耗费等方面的局限性;第五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的消费状况及其对设计的影响,以及波普设计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借鉴意义。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及设计环境与当年波普设计所处的社会文化及设计状态有相似之处,因此对波普设计作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代中国设计应借鉴波普设计善于标新立异的设计精神,提高设计的创新性。波普设计娱乐性、趣味性的特征也将对中国当代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言 7-14 1.1 研究背景 7-8 1.2 文献综述 8-12 1.3 基本内容与方法 12 1.3.1 研究的基本内容 12 1.3.2 研究的方法 12 1.4 目的与意义 12-13 1.5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3-14 1.5.1 重点 13 1.5.2 难点 13 1.5.3 创新点 13-14 第二章 波普设计生长的土壤—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14-25 2.1 消费社会概述 14-19 2.1.1 消费释义 14-15 2.1.2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消费社会 15-16 2.1.3 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 16-18 2.1.4 波普设计是最早面对消费社会的设计流派之一 18-19 2.2 消费文化概述 19-22 2.2.1 当代消费文化的定义 19 2.2.2 当代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 19-21 2.2.3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设计 21-22 2.3 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对波普设计的影响 22-25 2.3.1 消费社会为波普设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22 2.3.2 消费文化引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效用予以更为多样的理解 22-23 2.3.3 设计成为扩大消费、持续消费的重要手段 23 2.3.4 青年文化对波普设计的影响 23-25 第三章 波普艺术及其对波普设计的影响 25-37 3.1 波普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5-30 3.1.1 波普艺术的起源 25 3.1.2 波普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25-28 3.1.3 波普艺术产生的思想基础 28-29 3.1.4 波普艺术的发展 29-30 3.2 波普艺术的特征 30-33 3.2.1 以大众的、通俗的或流行的题材为创作元素 30-31 3.2.2 鲜明、艳丽、大胆的色彩运用 31-32 3.2.3 拼贴、移位、复制等表现手法 32-33 3.2.4 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 33 3.3 波普艺术对波普设计的影响 33-37 3.3.1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的互融 33-35 3.3.2 波普艺术与波普设计的差异性 35-37 第四章 波普设计的特征 37-57 4.1 波普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37-43 4.1.1 波普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37-43 4.2 波普设计特征解析 43-48 4.2.1 设计形式通俗化 43-45 4.2.2 面向大众消费群体 重视商业效应 45-46 4.2.3 应用新型材料与技术 46-47 4.2.4 对正统设计的反叛 47-48 4.3 波普设计与青年文化 48-52 4.3.1 青年文化概述 48 4.3.2 青年文化的成因 48-50 4.3.3 青年文化与波普设计 50-52 4.4 波普设计风格与其他设计风格之比较 52-55 4.4.1 波普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反叛 52-54 4.4.2 波普设计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 54-55 4.5 波普设计的局限性 55-57 4.5.1 急功近利,追求一时轰动 55-56 4.5.2 一味追求新形式、材料与资源的耗费 56 4.5.3 消费人群的局限性 56-57 第五章 波普设计与当代中国设计 57-62 5.1 当代中国的消费与设计 57-59 5.1.1 当代中国消费状态 57-58 5.1.2 当代中国消费对设计的影响 58-59 5.2 波普设计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借鉴意义 59-62 5.2.1 波普设计对于当代中国设计的影响 59-61 5.2.2 波普设计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借鉴意义 61-62 结语 62-63 致谢 63-64 参考文献 64-65
|
相似论文
-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 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电视婚恋节目探析,G222.3
- 当下婚恋交友节目的阵痛与反思,G222
-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 消费文化与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G641
- 试析女性时尚资讯网站对女性消费的引导,C913.3
- 时尚类杂志与女性消费研究,G206
-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B565
- 试论消费文化语境下的“海子热”现象,I207.25
-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意识,I206.6
- 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群体手机使用情况分析,C912
- 西方消费类期刊在我国的消费文化传播研究,G237.5
- 时尚杂志对青年女性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G239.2-F
- 试探析国内当下网络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后现代主义特征,G206
- 基于城市消费文化方式的家具设计,TS664.01
- 被许诺的“美丽新世界”,TU201
- 解析波普艺术中的装饰语言,J525
- 当代图形设计中的波普态度,J524
- 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大众服饰审美观研究,J523.5
- 浅析中国当代时尚油画作品中的精神指向,J213
- 女性的身份建构与男性气质危机,I712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工艺美术理论 > 工艺美术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