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云南民间制陶的调查研究
作 者: 黄鹏
导 师: 赵耀鑫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云南民间制陶 傣族原始制陶 制陶技艺
分类号: J5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制陶技术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绝不是偶然发生的奇迹。它是生活实践和劳动实践的经验积累,也是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提高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创造性的成就。本文研究的“原始制陶”并不是指原始社会的制陶,而是指相对于现代先进的制陶工艺而言,更具有原始社会制陶技术特征的原生性的制陶工艺。主要特点表现为:用粘土为原料;以低温(800℃左右)烧制;以手捏制或借助简单的陶轮制作出器物;装饰手法主要采取刻划、压印、堆塑、彩绘等。这种自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制陶技艺,此后一直在云南各地传播、发展。至今,云南傣族制陶仍保留着较多原始制陶技艺的特征,是目前我国已知最原始制陶技艺的典型代表,具有活化石的标本作用,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是破解我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制陶技艺之迷的突破口。傣族的这种肇始于原始社会的古老制陶工艺,在历经人类社会发展的各阶段之后,直到现在其制作工艺并未出现较大改变。2005年10月傣族的原始制陶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傣族原始制陶出现衰退的趋势。我们呼吁,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应当寻找一条路子,使原始制陶技术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本文首先介绍了云南民间制陶的宏观分布以及制陶的历史与现状,进而分析傣族原始制陶的制作工艺、陶器的造型、装饰、使用的环境以及制陶技艺的整体特点。基于以上分析,进一步探讨傣族原始制陶的发展及影响因素,不难看出傣族原始制陶除受到本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外,还受到本民族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的影响。此外,其他民族、其他地区的制陶技术对其也有相应的影响。之后,通过对傣族原始制陶术的系统了解从而分析这种古老技艺给予我们现代陶器创作设计的启示,表现为以功能为主的造型意识、和谐自然的装饰观念、手工制作的独特美感等,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门优秀传统工艺的载体流传至今,从而以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种原始的手工艺。本文还阐述了傣族原始制陶术衰亡的原因与后果,进而探讨了对其的保护和发展等问题。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绪论 9-21 1.1 研究的选题依据 9-12 1.1.1 关于中国制陶起源的认知 9-11 1.1.2 原始制陶的区域分布 11-12 1.2 概念与范围的限定 12 1.3 我国原始制陶的历史与现状 12-13 1.4 云南傣族原始制陶的历史与现状 13-14 1.5 云南傣族原始制陶的研究现状 14-15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17 1.6.1 研究的目的 15-16 1.6.2 研究的意义 16-17 1.7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7-21 1.7.1 研究的内容 17-18 1.7.2 研究的方法 18-19 1.7.3 具体的操作方法 19-21 第二章 云南制陶的区域与民族分布 21-36 2.1 云南民间制陶种类及分布 21-22 2.2 云南汉族高温制陶 22-26 2.3 云南原住居民的低温制陶 26-31 2.3.1 傣族制陶 26 2.3.2 低族制陶 26-28 2.3.3 白族制陶 28-29 2.3.4 藏族制陶 29-30 2.3.5 怒族制陶 30-31 2.4 对云南民间制陶的几点认识 31-35 2.4.1 云南民间制陶的分类 31-32 2.4.2 原住民族制陶及其起始 32-33 2.4.3 民族迁徙与民间制陶 33-34 2.4.4 汉族制陶传统与原住民族制陶传统的关系 34-35 2.5 本章小结 35-36 第三章 傣族的原始制陶 36-76 3.1 对文化生态概念的阐释 36-38 3.2 设计的文化生态 38-39 3.3 傣族原始制陶设计的文化生态 39-48 3.3.1 傣族原始制陶的自然环境 39-44 3.3.2 傣族原始制陶的社会环境 44-47 3.3.3 傣族原始制陶的经济土壤 47-48 3.4 傣族原始制陶的分类 48-57 3.4.1 傣族手制制陶的情况 48-56 3.4.2 傣族轮制制陶的情况 56-57 3.5 西双版纳傣族原始制陶的现状 57-66 3.6 傣族原始制陶的技艺特点 66-75 3.6.1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67-68 3.6.2 功能为主的造型意识 68-69 3.6.3 和谐自然的装饰观念 69-72 3.6.4 手工制作的独特美感 72-75 3.7 本章小结 75-76 第四章 傣族原始制陶的衰微 76-82 4.1 傣族制陶民俗所依存环境的变化 76-79 4.1.1 工业化生产大背景对傣族原始制陶的冲击 77-78 4.1.2 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78 4.1.3 制陶传统的变更和丧失 78-79 4.2 傣族原始制陶衰落的后果 79-81 4.2.1 审美趣味的变更 79-80 4.2.2 制陶技艺的失传 80 4.2.3 傣族原始制陶陶器的流失 80-81 4.3 本章小结 81-82 第五章 结论 82-94 5.1 傣族原始制陶造物特点的分析 82-83 5.2 傣族原始制陶的文化价值 83 5.3 傣族陶器造物设计走向的探讨 83-85 5.4 对傣族原始制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的分析 85-88 5.5 民间制陶的抢救、保护和发展 88-92 5.5.1 现代民间制陶的保护 88-89 5.5.2 民间制陶的发展方向 89-92 5.5.3 手工制陶将成为一种有文化色彩的休闲活动 92 5.6 本章小结 92-94 致谢 94-95 参考文献 95-98 附录A 图录 98-101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1-102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状况) 102
|
相似论文
- 数字媒体艺术中楚汉漆器装饰纹样的表现与研究,J527
- 论现代立体漆艺创作中的材料与工艺,J527
- 浅谈陶瓷雕塑的材料语言,J527
- 陶瓷壁饰的研究,J527
- 材料营造装饰绘画新语境,J527
- 现代河南钧瓷造型艺术研究,J527
- 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研究,J527
- 陶瓷水容器造型设计研究,J527
- 云南建水紫陶造型艺术研究,J527
- 凉山彝族漆艺装饰元素比较分析,J527
- 书法艺术在环境陶艺中的运用研究,J527
- 装饰陶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7
- 宜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研究,J527
- 宋代湖泗窑青白瓷的审美形态研究,J527
- 湖北汉川马口陶审美形态研究,J527
- 紫砂壶设计中的遗传基因研究,J527
- 吉林粗陶材料的美感研究,J527
- 中国绞胎陶瓷器艺术研究,J527
- 中国近代家具文化的嬗变,J527
- 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J527
- 艺术作品的双重存在:比厄斯利论艺术的审美性和客观性,J527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 > 陶瓷、漆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