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Bt基因棉田生物多样性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控制机制研究

作 者: 孟昭军
导 师: 张帆;孙庆田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生物多样性 非作物生境 棉铃虫 绿盲蝽 节肢动物
分类号: S435.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1和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棉区,对不同类型棉田(转Bt基因棉田、常规对照棉田)和不同防治措施(Bt综防田、Bt化防田)的棉田,以及棉田周边生境的生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将常规棉田、Bt综防田、Bt化防田的生物多样性、抗虫性,以及棉田周边生境中节肢动物的种群动态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棉田共查到节肢动物17目69科147种,其中害虫32科61种、中性节肢动物10科17种、天敌34科69种。天敌中其中瓢虫类6种、蜘蛛类11科26种、捕食蝽类5科5种、草蛉类3种、寄生蜂类9科18种。 2 不同棉田节肢动物多样性比较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田与对照常规棉田物种、功能团和亚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均无显著性差异。采取综防措施后的Bt棉田,棉田节肢动物物种、功能团、亚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显著提高,优势度显著降低;而害虫亚群落丰富度显著降低,中性和天敌亚群落的丰富度显著增高。7月份是棉田节肢动物种群增殖、群落重建的重要时期,此期减少棉田用药,采取综防措施保护利用棉田天敌,能显著增强棉田天敌的控害效能,弥补转Bt基因棉抗性逐渐下降的不足,提高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对棉田周边生境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结果表明,棉田周边的小麦田、杂草区、玉米田等非作物生境对棉田天敌群落恢复和重建发挥着天敌种库的作用。5月下旬至6月初,麦田大量天敌迁入棉田,田间益害比增加,控害能力极强,但不久由于棉田生境的不适,6月下旬大量天敌又迁出棉田。7月初至8月上旬,棉田伏蚜的迅速增殖,春玉米田、杂草区、枣树等周边非作物生境中的天敌大量迁入,开始天敌种群恢复及群落的重建。8月中旬以后,虽然棉蚜数量迅速减少,但棉蓟马、烟粉虱、棉叶蝉的种群数量猛增,捕食性天敌保持着较稳定的种群数量。 4 转Bt基因棉的田间抗性研究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田间着卵量无显著影响;各代棉铃虫幼虫的田间残留量比常规对照棉田显著降低,二、三、四代棉花被害率显著降低,说明抗虫棉的抗虫性较高,效果明显;由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和器官差异,抗虫性表现为二代棉铃虫发生期抗性显著,三、四代抗性减弱,化防转Bt基因棉棉田于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期需喷药3-4次扫除残虫,而此期综防棉田释放赤眼蜂,压低了棉铃虫卵基数,弥补抗虫棉抗性减弱的不足,又减少田间用药,保护并增殖棉田天敌,从而加强了天敌的控害作用。 5调查表明,绿盲椿已成为河北省南皮棉区的主要害虫。在该地区,该虫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于6月下旬一7月初迁入棉田,而后在棉田继续繁殖2个世代,于9月下旬产卵于棉花、杂草、树木等的枯枝、残叶内越冬。绿盲椿在田间呈聚集型分布。严重危害棉田,棉株被害率达92%~98%,棉叶被海率达12.。一3 0 .9%。棉田绿盲椿优势捕食性天敌功能团发生数量较高,发生期内不同棉田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瓢虫类40 .6一93 .8头,捕食蜷类14 .13一65 .43头,草玲类2 .1一13 .7头,蜘蛛类19 .8一29 .9头。用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分析表明,各功能团对绿盲椿的控制作用大小顺序为:捕食椿类>瓢虫类>草岭类>蜘蛛类;用捕食性天敌控制作用指数计算表明,各功能团对绿盲椿的控制作用大小顺序为:瓢虫类>捕食蜷类>草岭类>蜘蛛类。两个分析结果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控制作用的大小趋势相当,均表明了捕食蜷类和瓢虫类是棉田控制绿盲堵能力最强的两大天敌功能团。对绿盲蜷必须采取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辅以化学防治。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2.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3.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4.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5.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6.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7.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8.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9.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10.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寄主适合度差异研究,S436.418
  11.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2.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13.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14. 儒家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B222
  15.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9A17v2启动子活性分析,S435.622
  16.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17.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味觉感受和取食行为的可塑性研究,S435.622.3
  18. 无锡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研究,X176
  19.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20. 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微生物碳素循环相关基因多样性研究,S154.3
  21. 太原东山油松人工林数量特征与生物多样性研究,S791.25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纤维作物病虫害 > 棉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