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作 者: 易丹
导 师: 罗有贤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重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性旅游开发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人类无限的情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赋予生命价值的感动。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见证过人类历史的事物和精神正在消亡,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极为重要。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开始呼吁关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活态文化传统的存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目前各界的共识是,旅游开发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其真正发挥“遗产”对后世子孙的价值。重庆市地处我国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重庆市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仍有大量极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于民间,有待发掘。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又比比皆是,现状不容乐观。怎样把先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转化为旅游资源,使旅游与保护得以互动,成为今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科学规划才能使我们的遗产更加真实动人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如何保证旅游开发带来效益的同时保护这些遗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了解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概况,认为旅游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并提出了保护性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以相关理论从宏观上探寻如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重庆市旅游发展注入文化内涵,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1 绪论  8-14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9-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9
    1.2.2 国内研究现状  9-12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12-13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2
    1.3.2 本文研究的目标  12-13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4
    1.4.1 研究方法  13
    1.4.2 技术路线  13-14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基础  14-18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14-15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及类别  15-17
    2.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  15-16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16-17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17-18
    2.3.1 传承性  17
    2.3.2 群体性  17
    2.3.3 活态性  17
    2.3.4 广泛的社会性  17-18
3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8-29
  3.1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18-21
    3.1.1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18-19
    3.1.2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19-21
  3.2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  21-23
    3.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  21-22
    3.2.2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  22-23
  3.3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措施  23-29
    3.3.1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23-26
    3.3.2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  26-29
4 旅游开发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9-37
  4.1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29-32
    4.1.1 旅游开发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29-30
    4.1.2 旅游开发不当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潜在消极影响  30-32
  4.2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32-37
    4.2.1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区域重要的旅游资源  32-33
    4.2.2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  33-37
5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37-42
  5.1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原则  37-38
    5.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37
    5.1.2 凸显文化性原则  37-38
    5.1.3 独特性原则  38
    5.1.4 参与性原则  38
  5.2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途径  38-42
    5.2.1 结合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  38-39
    5.2.2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  39
    5.2.3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宣传  39-40
    5.2.4 多方式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40-42
6 结论  42-44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42
  6.2 本文存在的不足  42-44
参考文献  44-48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8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8-49
致谢  49-50

相似论文

  1.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3.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4. 重庆建设低碳城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321
  5. 城郊型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探讨,S-2
  6.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642.0
  7. 基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效性研究,G804.49
  8.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模式的增收效应分析,F326.4
  9. 重庆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0. 论浦熙修重庆时期(1939-1946)通讯特征与思想基础,G219.29
  11.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12.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与重庆经济发展研究,F127
  13. 重庆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F224
  14. 重庆制造业发展研究,F427
  15. 重庆工业发展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研究,F427;C964.2
  16.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7. 布努瑶密洛陀文化传承探究,C955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圣拳的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G852
  19. 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607
  2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922.16
  21. 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B95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