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
作 者: 李洋洋
导 师: 张凌云
学 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旅游业 产业融合 模式
分类号: F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48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英国提出创意经济以来,短短十几年内,文化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其自身的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等特点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值点。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发展性强的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其它产业融合的现象,不仅出现了新的旅游现象,更是延长了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两个产业的融合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理论却不够系统与完善。本文通过产业融合的视角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产业融合和文化创意旅游等相关定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两大产业融合的模式为研究重点,探讨推动两大产业融合的对策,以期解决现有理论的不足,丰富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模式理论,为两大产业融合提供对策建议。本文运用综合分析法、系统理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基础、驱动因素以及融合动力系统机制等方面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的产业融合的三种模式,并结合了具体案例进行说明分析;最后根据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1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2-13 1.2.1 研究意义 12-13 1.2.2 创新点 13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5 1.3.1 研究思路 13-14 1.3.2 研究方法 14-15 1.4 相关研究综述 15-21 1.4.1 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现状 15-17 1.4.2 产业融合的相关文献 17-18 1.4.3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18-19 1.4.4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区研究 19-20 1.4.5 结论与启示 20-21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28 2.1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 21-22 2.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21-22 2.1.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22 2.2 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 22-23 2.3 文化创意旅游概念的界定 23-25 2.4 产业融合的概念界定 25-28 2.4.1 产业的概念 25 2.4.2 产业融合的概念 25-26 2.4.3 产业融合的分类 26-28 第三章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基础分析 28-33 3.1 文化创意旅游的特征分析 28-30 3.1.1 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分类 28 3.1.2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比较分析 28-29 3.1.3 文化创意旅游的特征 29-30 3.2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基础分析 30-33 3.2.1 经济基础 30-31 3.2.2 产业基础 31 3.2.3 消费基础 31-33 第四章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系统分析 33-40 4.1 两大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分析 33-34 4.1.1 技术进步与创新 33 4.1.2 旅游需求的提高 33-34 4.1.3 政府管制的放松 34 4.2 两大产业融合的价值链分析 34-36 4.3 两大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分析 36-40 4.3.1 推力系统(供给条件) 37-38 4.3.2 拉力系统(需求分析) 38-39 4.3.3 支持力系统 39-40 第五章 两大产业融合的模式分析 40-51 5.1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分析 40-46 5.1.1 延伸型融合模式 40-42 5.1.2 重组型融合模式 42-43 5.1.3 渗透型融合模式 43-44 5.1.4 三种产业融合模式的特点与关系分析 44-46 5.2 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的典型案例 46-51 5.2.1 798艺术区概况 46-47 5.2.2 798艺术区融合过程分析 47-50 5.2.3 798艺术区模式分析 50-51 第六章 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51-55 6.1 文化创意企业与旅游企业共同合作 51-53 6.1.1 打造跨产业的文化创意旅游企业或联盟 51-52 6.1.2 转变营销观念,推行整体营销 52 6.1.3 培养兼具文化创意与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52-53 6.2 引导文化创意旅游消费、刺激需求 53-54 6.2.1 培养大众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认知能力 53 6.2.2 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挖掘旅游需求 53-54 6.3 政府部门支持 54-55 6.3.1 政府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 54 6.3.2 完善各种政策与法规,保护创意环境 54-55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55-58 7.1 研究结论 55-56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6-57 7.2.1 创新点 56 7.2.2 难点与不足 56-57 7.3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57-58 参考文献 58-62
|
相似论文
-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 文章难易度与主题熟悉度对英语学习者听力影响的个案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