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甸汉文化史初探
作 者: 潘会敏
导 师: 王璞
学 校: 云南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中甸 汉文化史 历史表述 差异与交流 地域特色
分类号: K2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如人类学家哈维兰所言:文化是社会成员共享的有关这个世界的价值观、信仰和感知,人们用它来阐释经验、引发行为,同时它又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之中。基于上述文化定义,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历史表述,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及交流,地域特色,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等六个方面对中甸汉文化史这一前人未作系统研究的课题做初步的探讨。中甸汉文化的历史渊源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汉族移民是其直接来源,以士兵及随军家属、开垦者、开矿者、难民及逃兵、商人与手工业者、1950年以后的人事调动人员、红军失散人员、通婚等身份进入中甸;间接来源是回族、纳西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移民。中甸汉文化表现在宗法制下的婚姻习俗、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多元化的宗教信仰、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和粗具规模的教育体系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家谱则反映了时代特色及编纂之人的信仰和价值观。尽管历史上有差异和误解,但中甸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更多的是交流和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景象。地理位置与“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使中甸汉文化有边缘化、多元化、不平衡性和本土化等地域特色。地域特色并不是“少数民族化”,而是汉文化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适当改变自己的文化并加以融合创新,使之符合本土需要。另外,笔者认为民族史的研究应注意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转变。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引言 6-10 第一章 中甸汉文化的历史渊源 10-26 第一节 汉文化的直接来源——汉族移民 10-20 第二节 二次传播——中甸汉文化的间接来源 20-26 第二章 中甸汉文化的历史表述 26-55 第一节 宗法制下的婚姻习俗 26-29 第二节 事死如生的丧葬观 29-33 第三节 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33-40 第四节 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40-43 第五节 粗具规模的教育体系 43-51 第六节 家谱背后的汉文化 51-55 第三章 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差异 55-65 第一节 文化差异的表征 55-59 第二节 汉文化对藏文化的理解偏差 59-65 第四章 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 65-80 第一节 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65-75 第二节 交流与融合的实证 75-80 第五章 中甸汉文化的地域特色 80-85 第六章 余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转变 85-87 附录 87-91 参考文献 91-95 致谢 95-96
|
相似论文
- 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地域特色研究,G633.3
- 陕西民间吉祥图案在现代小礼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S941.2
- 新疆“双语”幼儿园地域特色艺术教育活动的个案研究,G612
- 上庄翠湖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研究,TU986.5
- 延续·扬弃·创造,TU241.5
- 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规划设计研究,TU231
- 中甸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斑岩型铜矿成矿研究,P618.41
- 步行商业街区地域性设计研究,TU984.13
- 乌鲁木齐市公共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生态化分析,TU238
- 论福建当代油画的发展及特色,J213
- 蹇先艾乡土小说研究,I207.42
- 中小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地域特色营造初探,TU986
- 以促进交流为目的的国内高校宿舍区公共空间研究,TU241.2
- 现代城市交通广场设计中本土化景观的表达,TU984.18
- 白浪河沿河景观带地域性特色设计,TU986
- 桂东南私家造园及地域特色研究,TU986.1
- 长沙市西北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研究,TU984.114
- 体现地域特色的会展设计研究,F713.83
- 黄山地域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空间模式研究,TU982.2
- 十六国文学综论,I206.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文化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