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叛主问题研究

作 者: 苏清芳
导 师: 史建群;姜建设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春秋晚期 鲁国 家臣叛主 宗法分封制
分类号: K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家臣专指西周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管理家族和采邑事务的官吏。作为一个依附于统治阶层的特殊群体,他们自周初产生之时就开始在卿大夫之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周晚期以后,随着宗法分封权力的逐级下移,家臣集团逐渐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开始在各国政坛中发挥重要作用。春秋晚期,家臣叛主现象的频频出现使得这一群体变得更为引人瞩目。家臣叛乱主要集中在以秉承周礼而著称的鲁国,且大都发生于春秋后期昭、定、哀三公在位的几十年间,之所以这样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首先,春秋时期鲁国激烈的公、私斗争为家臣实力的膨胀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由此带来的宗法依附关系的减弱是家臣叛主问题产生的催化剂;再次,分封制度的弊端及鲁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落后是家臣屡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此外,鲁国的旧式宗法型家臣势力强大也是叛主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鲁国家臣屡叛问题的出现。家臣叛主现象实际上是周代宗法分封制等级结构被破坏的反映。它不仅体现了旧的宗法依附关系的不断减弱,更突出地显示了周初所构建的宗法政治秩序在鲁国贵族最低阶层的轰然倒塌。同时,家臣叛主事件的频繁出现给三桓之家带来了沉重打击,鲁国国力也随之下降。不过,叛乱的发生也使得鲁国的卿大夫们看到了旧式宗法性家臣的弊端,迫使他们对旧的家臣任用制度进行改革并逐渐以孔门弟子等非宗法性士人来取代旧的宗法性家臣。这些对于“士”阶层的兴起以及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改革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0
一、春秋晚期以前鲁国家臣集团的发展  10-20
  (一) 周初宗法分封制下家臣集团的产生  10-12
  (二) 宗法分封权利的逐级下移与家臣集团的发展  12-20
二、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叛主问题的出现及原因  20-33
  (一) 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叛主的典型事例  20-23
  (二) 春秋晚期鲁国家臣屡叛事件出现的社会根源  23-33
    1、激烈的公私斗争  23-27
    2、地方行政制度的落后  27-30
    3、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宗法依附关系的减弱  30-32
    4、旧式宗法型家臣制度的弊端  32-33
三、鲁国家臣叛主的社会影响  33-40
  (一) 三桓之家受沉重打击,鲁国国力随之下降  33-35
  (二) 家臣制度的变革与家臣集团的消亡  35-40
四、从家臣屡叛现象看春秋晚期鲁国宗法政治的瓦解  40-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8
后记  48

相似论文

  1. “鲁哀公问孔子”文献综合研究,K225
  2. 春秋晚期的贤人群体探析,K225
  3. 礼乐文化嬗变中的鲁国祭祀,K225
  4. 西周春秋时期摄政制度初探,K224
  5. 两周时期齐鲁两国聚落形态研究,TU-098.1
  6. 孔子弟子与鲁国政治,K225
  7. 先秦齐鲁地区移风易俗考论,K892.4
  8. 春秋时期鲁国家臣研究,K225
  9. 春秋时期鲁国外交研究,K225
  10. 春秋战国时期侠客与武术关系之考究,K225
  11. 春秋战国剑文化研究,K225
  12. 从“崇礼”到“诡道”,K225
  13. 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K225
  14. 价值观与东周时期的齐秦军功爵制,K225
  15.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道德的思想基础及价值取向,K225
  16. 孟子游历考,K225
  17. 春秋时期“出奔”现象研究,K225
  18. 《左传》预言研究,K225.04
  19. 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K225
  20. 春秋战国土地制度研究的若干问题,K22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