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古建筑元素瓦当艺术形式研究与应用
作 者: 徐京华
导 师: 王梦林
学 校: 湖北工业大学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装饰构件 建筑元素 瓦当形态 发展历史
分类号: K87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2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瓦当,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一个小小的建筑装饰构件,即筒瓦顶端的下垂部分,其作用是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同时起到美化装饰建筑的作用。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根据考古资料发现,瓦当使制于西周中晚期,开始为素面,发展有重环纹瓦当,当面逐渐出现花纹、动物图样,瓦当逐渐丰富。一些当面上精美的花纹,独特的文字也为许多收藏家所喜爱,使瓦当逐渐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收藏品。当然,瓦当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作为一种收藏品,作为古代建筑的一部分,瓦当的制作工艺、材质、以及当面上的花纹和文字都成为可以作为科学分析的依据。比如,可以根据出土瓦当的花纹和文字等进行分期排队,了解瓦当的发展谱系,以利于研究瓦当所属文化的特征;根据当面上的文字判断建筑物的性质和年代;根据当面上的花纹研究古代的图案艺术和美术技法;根据瓦当文字,研究古代文字的发展变迁等,总之,“瓦当在考古学、古建筑学、古文字学、美术史等学科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地位”。要了解瓦当,首先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因为瓦当是建筑中的一种构件,使用在建筑物的檐前。中国古代建筑,是以土木结构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到后来的砖瓦使用,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作为宫殿建筑的主要用材瓦当的发明、使用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历史悠久,风格统一,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这些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结晶,也是古代历史文明的见证。然而作为建筑装饰元素的瓦当,见证了中国建筑的发展,瓦当当面装饰的内容因时因地以及建筑类型的差异而千变万化。中国古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作为宫殿、寺庙、房屋等建筑的主要使用材料,瓦当的发明与使用,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其使用起源于何时,文献记载较少,难以稽查。据《考工记》和《韩非子》中记载,先商宫室还是“茅茨”、“土阶”,未见陶瓦的痕迹。到西周时期,宫殿房屋等建筑已经使用瓦,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建筑遗址出土的陶瓦有板瓦和筒瓦、瓦当等。瓦当的使用直到春秋时代才逐渐普遍,秦统一中国后,出现了全国各地造型风格的大融合时期,其风格主要继承了战国晚期图案的瓦当特色,以动物和云纹为主,变化无穷。汉代瓦当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繁荣景象,纹饰的图案也由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写意的形式上的转变。反映农牧生活的瓦当逐渐减少,四神瓦当盛极一时,瓦当图案以云纹和几何变形纹为主,文字瓦当也繁盛起来,字数也有两字到多字不等,且词句丰富,章法布局多样,瓦当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东汉以后出现跌落之势,中国古代瓦当逐渐走向衰落,花纹单一。后来的元明清,则进入了瓦当发展的一个低谷。元代清一色的采用兽面为主的瓦当纹样,并无出新之处。明清则以琉璃瓦为皇室用瓦,图案采用云龙纹为主,瓦当的发展停滞了下来。在今天,我们需要去重新认识、创新,赋予它新时期的文化特色,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发扬光大。
|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1 第1章 引言 11-13 1.1 研究背景和动因 11 1.2 研究现状和目的 11-12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3 第2章 中国古建筑屋顶装饰构件概述 13-27 2.1 中国古建筑装饰概述 13-14 2.2 中国古建筑屋顶概述 14-19 2.3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演变 19-23 2.4 中国古建筑屋顶装饰瓦当分布 23-27 第3章 建筑构件瓦当的发展 27-35 3.1 西周时期瓦当探索 27-28 3.2 春秋战国时期 28-29 3.3 秦代时期 29-31 3.4 汉代时期 31-32 3.5 魏晋南北朝时期 32-33 3.6 隋唐时期 33-34 3.7 元明清时期 34-35 第4章 中国古建筑屋顶装饰构件瓦当概述 35-43 4.1 建筑屋顶装饰构件瓦当概述 35 4.2 建筑屋顶装饰构件瓦当形态 35-43 4.2.1 瓦当材质分类 35-38 4.2.2 瓦当形制分类 38-39 4.2.3 瓦当装饰分类 39-43 第5章 建筑元素瓦当的文化及艺术价值 43-51 5.1 瓦当研究的文化价值 43-48 5.1.1 文字瓦当 43-45 5.1.2 图案瓦当 45-48 5.2 瓦当研究的艺术价值 48-51 第6章 瓦当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及意义 51-63 6.1 瓦当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51-60 6.1.1 古建筑修复 51-55 6.1.2 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55-58 6.1.3 中国元素符号的应用 58-60 6.2 瓦当应用意义 60-61 6.3 总结 61-63 参考文献 63-66 致谢 66-67 附录 67
|
相似论文
- 安顺传统民居装饰构件造型与应用研究,TU238
- 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954
- 美国西海岸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K712
- 论建筑风服装的创意造型设计,J523.5
- 唯物史观视野下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B03
-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研究,G434
- 从抚松县人参产业的发展历史看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途径,F326.12
- 中国朝鲜族女子排球运动历史与现状研究,G842
- 中国农民史论,F329
- 藏文书面语发展历史研究,H214
- 贵州水族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67
-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D61
- 社会历史的博弈论解读,F224.32
-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TU986.4
- 明式椅类家具的空间构成形式研究,J525.3
-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探究,J723
- 近现代肇庆城市商业区发展研究,TU984.13
-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跨越论研究,A811
- 重庆银行在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F127
-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运用研究,TU242.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各种材料器物 > 陶、瓷、砖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