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思考

作 者: 赵建
导 师: 傅世放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代际伦理 思考
分类号: B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投至于极大的关注,使其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人们主要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伦理联系起来,将伦理关怀的范围由人与人的关系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这是在传统伦理基础之上的一种升华。但是,和传统伦理一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研究仍然局限于横向、在场的伦理研究,而未从人与人关系中纵向的代际维度来加以分析。即使对代际关系和代际伦理有所涉猎,也是被限定在“代际正义”或“代际公平”的比较狭窄的意义上来使用的,它是作为生态伦理的一个“子问题”而存在的。因此,为了完善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我们有必要把作为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的代际伦理独立出来,让其和传统伦理、生态伦理共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从而凸显代际伦理对可持续发展之伦理证明的重大意义,使可持续发展建基于更坚实的伦理基础之上。首先,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指引下,从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应用意义的高度对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做了简明分析。其次,在可持续发展与代际伦理的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二者关系,指出“可持续发展伦理的代际之维”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代际伦理”等观点。再次,从伦理内涵、关涉对象和视野、伦理准则和伦理基础等四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意蕴加以探析,指出“传统伦理、生态伦理和代际伦理共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最后,从“代际关爱”、“代际责任”和“代际公平”三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价值追求”加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代际伦理的实现途径”;同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道德观的践行”予以探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9
1 绪论  9-15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9-10
    1.1.1 课题的理论意义  9
    1.1.2 课题的应用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5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3-14
    1.3.2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15
2 可持续发展代际伦理  15-31
  2.1 可持续发展概述  15-18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15-16
    2.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6-17
    2.1.3 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  17-18
  2.2 代际伦理概述  18-26
    2.2.1 代与代际关系  18-20
    2.2.2 代际伦理  20-22
    2.2.3 代际伦理的主要特征  22-23
    2.2.4 代际伦理的基本原则  23-26
  2.3 可持续发展与代际伦理的关系分析  26-31
    2.3.1 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矛盾和困境  26-28
    2.3.2 可持续发展伦理的“代际之维”  28-29
    2.3.3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代际伦理”  29-31
3 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意蕴探析  31-41
  3.1 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内涵  31-33
  3.2 可持续发展代际伦理的关涉对象和视野  33-34
  3.3 可持续性是人类处理代际关系的重要伦理准则  34-36
  3.4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36-41
    3.4.1 传统伦理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支持及其有限性  36-37
    3.4.2 生态伦理对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支持及其有限性  37-38
    3.4.3 代际伦理和传统伦理、生态伦理共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38-41
4 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道德观构建与践行  41-57
  4.1 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价值追求  41-46
    4.1.1 代际关爱  41-42
    4.1.2 代际责任  42-45
    4.1.3 代际公平  45-46
  4.2 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实现途径  46-57
    4.2.1 实现代内公平是解决代际公平问题的前提条件  46-47
    4.2.2 破除本代人的利己主义,实行“保存选择”原则  47-48
    4.2.3 确立代际伦理规范,加强公众代际伦理道德观的培养  48-54
    4.2.4 注重代际创造,促进人类代际和谐和社会持续发展  54-57
5 结论  57-58
参考文献  58-62
附录  62-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3.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4.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5.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6.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7.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8.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9.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0.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1.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B235.9
  12.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13. 关于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D261
  14.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5.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6.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7. 家校合作的现状思考与形式革新,G459
  18.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19.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2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21.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