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充《论衡》性、命论之伦理思想研究

作 者: 梁娅华
导 师: 孔毅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伦理学
关键词: 王充 《论衡》 元气自然观 人性论 命定论 现代价值
分类号: B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依靠自己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博览群书,吸纳各家之言,成为饱学之士,著有《政务》、《讥俗节义》、《养性》、《论衡》四部书籍,前三部已经亡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论衡》一部,集中地反映王充的思想。王充《论衡》中关于性、命的论述有浓郁的伦理意蕴。其哲学基础是元气自然论。王充认为天地皆由元气生成,否定天是有人格意志的神,肯定天道无为,万物自生,建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王充从自然观出发,继承了道家的气论,融合了先秦以来诸子百家的气论,以及运用当时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成果,构建了较完整的元气自然论。王充用唯物的元气自然观为理论基础,并吸取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和天命论来解释社会现象,认为“性本自然,善恶有质”、“时命当然自然也”,形成了现实的、复杂的性、命观。王充《论衡》认为孟子人性善的观点、告子人性无善无恶的观点、荀子人性恶的观点都有失偏颇;陆贾、董仲舒、刘子政等人的人性论观点也不正确,只有世硕、公孙尼子等人的人性有善有恶的观点“颇得其正”。王充继承了前人性有善有恶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认为人性的善恶是由先天所禀元气的多少渥泊决定的,但是人性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环境的熏陶、个人的修养来使人性由恶变善。王充《论衡》由人禀元气而受“性”,扩展到人禀元气而受“命”,也以元气自然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命定论的思想。王充把“命”分为国命和人命,人命服从国命,这有其合理性。他把人命又分为了死生寿夭之命和贵贱贫富之命,认为死生寿夭之命是由人的生理体质以及出生后的偶然遭遇所决定的,而贵贱贫富之命则由人初生时禀受元气厚薄所决定。由于王充没有认识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受当时社会认识环境的限制,所以其命定论存在消极影响。因此,研究《论衡》命定论的伦理思想及其消极影响,可以揭露当代社会各类迷信活动产生的理论依据,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对王充性命论合理因素的吸取,有助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命运观,倡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确定远大理想,立身成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文献综述  9-18
引言  18-20
1 王充《论衡》  20-26
  1.1 王充其人  20-21
  1.2 《论衡》其书  21-26
    1.2.1 《论衡》的主要内容  21-23
    1.2.2 王充《论衡》一书被认识的曲折历程  23-26
2 王充《论衡》性、命论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26-34
  2.1 时代背景  26-31
    2.1.1 迷信“天人感应”、“随命以行”的社会氛围  26-28
    2.1.2 特权等级控制的选官制度  28-30
    2.1.3 两汉儒者的科学知识水平  30-31
  2.2 哲学理论基础  31-34
    2.2.1 天道观  31-32
      ①“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31-32
      ②“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32
    2.2.2 天人观  32-34
3 王充《论衡》性、命论的伦理意蕴  34-54
  3.1 “性”与“命”的考量  34-37
    3.1.1 “性”、“命”、“性命”的文字涵义  34
    3.1.2 中国古典文献中“性”、“命”、“性命”的涵义  34-35
    3.1.3 王充《论衡》中的“性”、“命”、“性命”的涵义  35-37
  3.2 人性的善、恶趋向  37-45
    3.2.1 “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有恶”  40-42
      ①人性有善有恶的思想来源  41-42
      ②人性分为三等次  42
    3.2.2 “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42-45
      ①人性可变  42-43
      ②人性可变的原因  43-44
      ③人性变善的途径  44-45
  3.3 王充《论衡》之命定论  45-51
    3.3.1 王充《论衡》命定论形成的原因  45-46
    3.3.2 王充命定论的主要内容  46-51
      ①国命  47-49
      ②人命  49-51
  3.4 人性论与命定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51-54
    3.4.1 性与命的先后问题  51-52
    3.4.2 性与命同  52
    3.4.3 性与命异  52-54
4 王充《论衡》性、命论伦理思想的影响和现代启示  54-64
  4.1 对中国伦理学史发展的影响  54-57
    4.1.1 王充《论衡》元气自然论对后世的影响  54-55
    4.1.2 王充命定论对后世的影响  55-57
  4.2 王充人性论的现代启示  57-61
    4.2.1 教育化人  57-59
    4.2.2 环境熏陶  59-60
    4.2.3 个人修养  60-61
  4.3 王充《论衡》之“命论”的当代反思  61-64
    4.3.1 克服王充《论衡》“命论”对当前社会命运观的消极影响  61
    4.3.2 树立正确的命运观  61-64
5 结束语  64-66
参考文献  66-69
附: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科研情况  69-70
致谢  70-71

相似论文

  1.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2. 人性论视角下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G610
  3. 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B26
  4. 论孔子的礼学思想,B222
  5. 儒释道心理和谐思想研究,B21
  6. 王充的生死观研究,B234.8
  7. 《贞观政要》中的吏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K242
  8. 《论衡》与《潜夫论》之比较研究,I206.2
  9. 《论衡》引《易》考论,B234
  10. 《论衡》的判断句研究,H141
  11. 《论衡》述宾结构研究,H141
  12. 《论衡》疑问句研究,H141
  13. 《论衡》“之”字研究,H131
  14. 论王充文人观与文人精神,I206.2
  15. 从左拉“工人三部曲”中的人物看其小说创作中的意想,I565
  16. 商鞅管理思想研究,K231
  17. 王充批判思想透视,B234.85
  18. 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I206.2
  19. 论王充的“自然”观,B234.8
  20. 从酒中解读左拉意象世界,I56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