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问题研究

作 者: 刘向博
导 师: 徐祥运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伦理观 公平 环境道德 意义及对策
分类号: B82-0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不断膨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驾驭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作为主体对大自然无限度的索取和征服,而忽视自然作为客体对人类的限制作用和反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随之而来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和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人类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这种传统发展观不仅正迅速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地球上的各种生命,而且也正在迅速削弱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当人们经过长期的思索之后,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环境与发展成为当代的主题。为了走出困境,人们在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于是在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发展理论方面,新的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就应运而生了。我们可以从环境伦理学产生的历史中发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踪迹,也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脉络中找出环境伦理学的渊源。人们为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视角出发,以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根源出发,系统地梳理了一种新的发展观和一种新的伦理观,即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伦理学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进行了整合与扬弃,形成超越两者,包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善的伦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建立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目的。在实现人类利益的过程中,体现了环境价值原则和社会公平(代际公平、代内公平),而且要求每个人不仅要认识和确定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应该遵循其原则。并针对此情况,提出整体、最优及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思维模式,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突破唯人类独尊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树立以现代生态学为基础的整体科学思维方式,调整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这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关键。人类要将自己融入整个生态系统中,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转变以人类为中心这种与自然界对立的思维方式,克服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倾向,实现人类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向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模式的转变。要求在这种新的发展观的基础上,把环境伦理学关于自然的整体价值观作为伦理基础,形成以发展为核心,以公平与和谐为前提,控制人口增长,转变消费观念,确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互利共生的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从而促进人类的稳定发展。由于可持续发展是在现有国际关系原则框架内达成的共识,它的基本思想不仅已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采纳,而且也被世界广大公众所接受。而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将传统伦理学的精髓与当代环境科学的精华结合起来、将自然原理与人道原理结合起来、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这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环境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的富有特色的新的方法和体系。这不仅适合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协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当代科学或学科发展的趋势。它可以在当代和未来世界中,借助一定的社会结构,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改造传统的不合时宜的道德观念,通过一定的社会构架,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既有的环境道德产生抵消作用,进而推动人类发展行为模式的根本改变,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实践中,人们应当转换思维观念,加强培养环境道德素质,提升环境法治进程,加强国际合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1.绪论: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概述  9-17
  1.1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内涵  9-12
    1.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9-10
    1.1.2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与环境伦理学的融合  10-11
    1.1.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内涵  11-12
  1.2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  12-13
  1.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研究对象  13-14
  1.4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研究方法  14-17
    1.4.1 矛盾分析的方法  14
    1.4.2 普遍联系的方法  14-15
    1.4.3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15-17
2.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  17-26
  2.1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原因  17-22
    2.1.1 环境危机  17-18
    2.1.2 价值危机  18-20
    2.1.3 伦理危机  20-22
  2.2 以往环境伦理学内部学派的分歧及其缺陷  22-24
  2.3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观  24-26
3.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环境伦理原则  26-30
  3.1 协调发展原则  26-27
  3.2 协同进化原则  27-28
  3.3 生态公正原则  28-30
4.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依据  30-33
  4.1 代内公平  30-31
  4.2 代际公平  31
  4.3 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之间的关系  31-32
  4.4 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的实现  32-33
5.建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思维模式  33-36
  5.1 整体思维模式  33-34
  5.2 最优思维模式  34
  5.3 共赢思维模式  34-36
6.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主要道德规范  36-48
  6.1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  36-38
  6.2 保证环境、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技术观  38-42
  6.3 控制人类人口增长的人口观  42-44
  6.4 反对享乐主义的消费观  44-48
7.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意义及其实现途径  48-54
  7.1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意义  48-50
    7.1.1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意义  48-49
    7.1.2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实践意义  49-50
  7.2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的实现途径  50-54
    7.2.1 观念的转变  50-51
    7.2.2 决策中体现环境伦理观念  51-52
    7.2.3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提升环境法治进程  52-53
    7.2.4 加强国际合作  53-54
结语  54-55
参考文献  55-59
后记  59-60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3.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4.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5.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6.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7.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8.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9.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0.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有效实现,G424.21
  11.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12. 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制度分析,B038
  13.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4.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16.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7. 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分析,G632.474
  18. 财政分权体制下省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647
  19. 社会情绪和社会规范对独裁者博弈中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B842.6
  20.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21.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G659.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道德与环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