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

作 者: 王旭
导 师: 李虹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防御机制 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 外显/内隐自尊差异
分类号: B8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防御机制并不是一个新近的概念,自Freud提出防御机制概念以来,已近百年。防御机制的研究扩展到心理学的很多领域,其中包括心理健康的核心:自尊。防御机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已有了深入的研究,并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自尊的研究最新进展是内隐自尊研究。对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不同组合与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但是由于内隐自尊提出时间较短,内隐自尊的深层心理学理论目前较少,对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之间关系的探讨也不够。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理论进行梳理,研究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显/内隐自尊的不同组合与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由两个研究构成,研究一以北京高校大学生170人为样本,修订了中文35项防御方式问卷(DSQ-35),并进行了心理测量学指标的检验。结果表明:DSQ-35心理测量学指标满意;符合防御机制的适应层级理论;与心理健康效标间的相关显著。研究二选取北京高校大学生54人为样本,采用修订后的中文版35项防御方式问卷(DSQ-35)测量防御机制,自尊量表(SES)测量外显自尊,内隐联想测验(IAT)间接测量内隐自尊,对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显/内隐自尊的不同组合与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成熟防御机制、神经症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是不同的,内隐自尊随成熟防御机制的增加而增加,与神经症防御机制呈倒U型关系,随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还表明,按照外显、内隐自尊的组合情况,可分出5组数据组,在防御机制的使用上5组数据有着明显的不同。外显、内隐自尊皆高的个体主要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外显、内隐自尊皆低的个体主要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而位于其间的外显、内隐自尊有差异的3组则有着不同的成熟、神经症、不成熟防御机制的组合方式。结果还发现,神经症防御机制能识别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分离。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10
第1章 引言  10-17
  1.1 研究背景  10-15
    1.1.1 自尊异质性问题  10-11
    1.1.2 内隐自尊的视角  11-12
    1.1.3 防御机制与自尊  12-15
  1.2 问题提出  15-16
  1.3 研究目的  16
  1.4 研究意义  16-17
    1.4.1 理论意义  16
    1.4.2 现实意义  16-17
第2章 文献综述  17-69
  2.1 防御机制  17-33
    2.1.1 防御机制定义  17-20
    2.1.2 本研究对防御机制的定义  20
    2.1.3 防御机制、应对与心理适应、心理健康  20-22
    2.1.4 防御机制的意识与无意识层面  22-23
    2.1.5 防御机制测量  23-28
    2.1.6 自评量表能否测量防御机制  28-29
    2.1.7 对各种防御机制测量方式的评价  29-30
    2.1.8 防御机制国内外相关研究  30-33
  2.2 自尊  33-67
    2.2.1 外显自尊定义  35-45
    2.2.2 内隐自尊定义  45-46
    2.2.3 本研究对自尊的定义  46-47
    2.2.4 外显自尊测量  47-52
    2.2.5 外显自尊测量的异质性问题  52-54
    2.2.6 外显自尊测量的社会期望应答  54
    2.2.7 内隐自尊测量  54-61
    2.2.8 内隐自尊国内外相关研究  61-64
    2.2.9 内隐自尊与外显心理学指标关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64-67
  2.3 防御机制、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  67
  2.4 文献评述  67-69
第3章 理论框架  69-74
  3.1 核心概念  69
    3.1.1 防御机制  69
    3.1.2 自尊  69
  3.2 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  69-72
  3.3 研究假设  72-74
    3.3.1 问题一: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  72
    3.3.2 问题二:外显/内隐自尊与防御机制  72-74
第4章 研究方法  74-84
  4.1 研究设计  74-75
    4.1.1 研究类型  74-75
    4.1.2 研究步骤  75
  4.2 研究对象  75-76
    4.2.1 预备研究对象  75-76
    4.2.2 主研究对象  76
  4.3 研究工具  76-80
    4.3.1 防御方式问卷(DSQ)的版本演进  76-78
    4.3.2 基于DSQ-40 的中文修订版  78
    4.3.3 期望性回答平衡问卷(BIDR)  78-79
    4.3.4 自尊量表(SES)  79
    4.3.5 一般健康问卷(GHQ-20)  79
    4.3.6 大学生健康调查表(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  79-80
    4.3.7 内隐自尊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80
  4.4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80-84
    4.4.1 来自被试的无关变量  80-82
    4.4.2 测试的时间因素作为无关变量  82
    4.4.3 内隐自尊实验的顺序效应  82-84
第5章 防御方式问卷(DSQ-40)的修订及心理测量学指标  84-115
  5.1 研究目的  84
  5.2 研究对象  84-85
  5.3 研究工具  85-88
    5.3.1 作为题库的中文40 项防御方式问卷(DSQ-40)  85-86
    5.3.2 中文DSQ-40 的专家评价表  86-87
    5.3.3 期望性回答平衡问卷(BIDR)  87
    5.3.4 自尊量表(SES)  87
    5.3.5 一般健康问卷(GHQ-20)  87-88
  5.4 研究步骤  88
  5.5 数据处理  88
  5.6 研究结果  88-110
    5.6.1 内容效度检验:题库的初步修订  88-89
    5.6.2 因素分析  89-99
    5.6.3 修订后的防御方式问卷(DSQ-35)施测得分情况  99-101
    5.6.4 社会期望效应  101-103
    5.6.5 信度  103-104
    5.6.6 效度  104-108
    5.6.7 量表预测能力  108-110
  5.7 讨论  110-114
    5.7.1 题库初步修订:删除题项与修改防御机制归类  110-111
    5.7.2 因素分析结果  111-112
    5.7.3 无关变量  112
    5.7.4 信度检验  112-113
    5.7.5 社会期望效应  113
    5.7.6 量表的效度  113-114
  5.8 小结  114-115
第6章 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外显/内隐自尊组合的关系  115-158
  6.1 研究目的  115
  6.2 研究对象  115-116
  6.3 研究工具  116-122
    6.3.1 修订后的中文35 项防御方式问卷(DSQ-35)  116
    6.3.2 内隐自尊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116-121
    6.3.3 自尊量表(SES)  121
    6.3.4 一般健康问卷(GHQ-20)  121
    6.3.5 大学生健康调查表(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  121-122
  6.4 研究程序  122-123
  6.5 数据处理  123-124
  6.6 研究结果  124-154
    6.6.1 得分情况  124-126
    6.6.2 数据分组  126-130
    6.6.3 参数检验适当性  130-133
    6.6.4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防御机制及心理健康指标关系  133-139
    6.6.5 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  139-142
    6.6.6 外显/内隐自尊组合与防御机制的关系  142-151
    6.6.7 外显/内隐自尊组合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  151-154
  6.7 讨论  154-156
  6.8 小结  156-158
第7章 总讨论  158-165
  7.1 中文DSQ-35 心理测量学指标的探讨  158-160
  7.2 防御机制与内隐/外显自尊的关系  160-165
    7.2.1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160-161
    7.2.2 防御机制与内隐自尊的关系  161-162
    7.2.3 外显/内隐自尊组合与防御机制、心理健康的关系  162-165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165-168
  8.1 研究总结  165-166
  8.2 研究贡献  166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166-168
参考文献  168-182
致谢  182-183
附录  183-197
个人简历  197

相似论文

  1.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2. 低俗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影响与防御机制研究,G632.4
  3. 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G78
  4. 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G715
  5. 高校组织气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B844.2
  6. 异质性高自尊在认知加工偏好和自我妨碍策略下的差异性研究,B849
  7. 陆军士兵的自尊结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B842.6
  8. 违纪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心理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B844.2
  9. 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B844.2
  10. 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关系研究,B844.2
  11. 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B844.2
  12. 中海油员工工作投入与自尊的关系研究,B845
  13. 社会比较、自尊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G804.8
  14. 多动症儿童的自尊与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B844.1
  15. 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16. 抑郁、自尊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关系,G444
  17. 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2
  18. 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对其自尊与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B844.2
  19. 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印象管理的关系研究,B844.2
  20. 听力障碍中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记忆偏好的关系,B84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