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太白山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作 者: 崔英
导 师: 常庆瑞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太白山南坡 土壤系统分类 诊断层 诊断特性
分类号: S1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226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定量化为特点的土壤系统分类是国际土壤分类的主流,定量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已成为国际土壤分类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将分类系统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使其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我国土壤分类研究之必需。 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与环境的重要界线,自然景观在秦岭垂直方向上表现出逐渐演变和有规律的更替。多样的山地气候、生物、地形及成土母质,形成了众多的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垂直分布差异。本研究以海拔3767m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14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土壤的发生特性,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为依据,确定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和分布界线。旨在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太白山南坡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有规律的变化:随海拔高度上升,机械组成由粉粒>砂粒>粘粒逐渐过渡到砂粒>粉粒>粘粒,海拔1600m以下出现粘化层;土壤有机质丰富,表层有机碳含量一般在20g/kg以上,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相应增加,海拔3500~3700m的灌丛草甸植被下有机碳含量最高;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并随海拔上升,pH值略微降低,酸性增强,海拔2700m以上的土壤多呈盐基不饱和状态,表明土壤淋溶作用较强,pH值和盐基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体与粘粒中的SiO2、Al2O3、Fe2O3含量相对比较稳定,土体中SiO2含量较高,Cao含量较少,SiO2、Al2O3和Fe2O3含量之和约占土壤矿质部分的92%,矿质元素含量的顺序依次为:SiO2>Al2O3>Fe2O3>K2O>MgO>CaO>TiO2>MnO。 2.本地区土壤划分出的诊断表层有暗沃表层、暗瘠表层和淡薄表层,诊断表下层有雏形层、粘化层,诊断现象有有机现象、草毡现象,诊断特性有6个:高腐有机土壤物质、落叶有机土壤物质、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铁质特性、盐基饱和度。 3.供试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划分为2个土纲,3个亚纲,6个土类;太白山南坡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铁质湿润淋溶土(<1600m)→酸性+铁质湿润雏形土(1600~2700m)→冷凉湿润雏形土(2700~3400m)→暗沃寒冻雏形土(3400~3500m)→暗瘠寒冻雏形土(>3500m)。 4.土壤系统分类与地理发生分类的分类结果是基本吻合的,分布界线也大体一致,说明系统分类是以土壤发生学理论为基础的,两种分类体系有密切联系。用数值分析方法检验系统分类相似性与差异性共存,表明系统分类是一种更客观、更科学的分类方法,数值分析可作为检验系统分类结果的手段。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5
  1.1 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  9-11
    1.1.1 土壤系统分类产生背景  9-10
    1.1.2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10
    1.1.3 国际土壤分类发展趋势  10-11
  1.2 我国土壤分类研究概况  11-15
    1.2.1 我国近代土壤分类发展概况  11-12
    1.2.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12-13
    1.2.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3-15
  1.3 太白山南坡的自然概况  15-20
    1.3.1 太白山古老的地质历史  15-16
    1.3.2 母岩  16
    1.3.3 母质与地貌  16-17
    1.3.4 气候  17-19
    1.3.5 植被  19-20
  1.4 山地土壤发生与分布  20-22
    1.4.1 山地对土壤发生和分布的影响  20-21
    1.4.2 山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21-22
    1.4.3 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22
  1.5 太白山南坡土壤研究概况及设想  22-25
    1.5.1 秦岭南坡土壤分类命名的演变  22-23
    1.5.2 太白山北坡土壤研究  23
    1.5.3 太白山南坡土壤研究设想  23-2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5-30
  2.1 供试材料  25
  2.2 分析项目与方法  25-30
第三章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0-48
  3.1 土壤颜色和机械组成  30-33
    3.1.1 土壤颜色  30
    3.1.2 土壤机械组成  30-33
  3.2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  33-34
  3.3 土壤酸碱性和交换性能  34-40
    3.3.1 土壤酸碱性  34-37
    3.3.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37-40
  3.4 土壤氧化铁特征  40-43
  3.5 土体化学组成和分子比率  43-47
    3.5.1 土体化学组成  43
    3.5.2 土体分子比率  43-47
  3.6 粘粒化学组成和分子比率  47-48
    3.6.1 粘粒化学组成  47
    3.6.2 粘粒分子比率  47-48
第四章 土壤系统分类  48-66
  4.1 诊断层诊断特性  48-53
    4.1.1 诊断表层  48-50
    4.1.2 诊断表下层  50
    4.1.3 诊断特性  50-53
  4.2 土壤类型的归属  53-55
  4.3 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的比较  55-56
  4.4 数值分析及其对系统分类的检验  56-63
    4.4.1 项目指标选择  56-58
    4.4.2 主成分分析  58
    4.4.3 聚类分析  58-62
    4.4.4 系统分类与数值分类的比较  62-63
  4.5 土壤系统分类应用于山地土壤问题讨论  63-66
    4.5.1 土壤系统分类应用于山地土壤的优点  63-64
    4.5.2 土壤系统分类应用于山地土壤存在的问题  64-66
第五章 结论  66-68
致谢  68-69
参考文献  69-76
作者简介  76

相似论文

  1.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2.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S155
  3.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石灰土发生特征与诊断特性的研究,S155
  4. 三江并流区山地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S155
  5. 天山中段北坡森林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S714
  6. 西南地区几类土壤的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S155.3
  7. 基于CST和GIS的闽东南土壤基层分类研究,S155
  8. 四川盆地中部紫色土土系划分研究,S155
  9. 江苏省江宁县淳化样区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的研究,S155
  10. 基于规则引擎的自解析匹配推理原型系统研究,P208
  11. 豫南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S155
  12. 基于地统计学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图方法研究,S155.1
  13. 新疆和田开发区土壤系统分类和生产潜力研究,S155
  14. 湘中南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特征与退化红壤的肥力调控技术研究,S158
  15. 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特征与分类研究,S155.1
  16.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系统分类研究,S155
  17. 地学知识辅助遥感进行山地丘陵区基于系统分类标准的土壤自动分类方法研究,P237
  18.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与石灰性水稻土发生特征的关系研究,S151
  19. 我国热带地区玄武岩发育土壤的时间序列演变,S151
  20. 岩溶区成土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S151
  21. 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土壤剖面特征及其环境意义,S1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形成及演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