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的论证研究
作 者: 蒋超
导 师: 郑小华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关键词: 居民经济承受能力 医疗费用控制标准 论证
分类号: R19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拟对“基于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这套全新的医疗费用控制理论、方法,进行全面、客观地综合论证,验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为其今后的进一步修正改进和推广运用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参考依据。方法:围绕中心论点,对“基于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进行论证。具体采用的方法包括:(1)文献分析与逻辑推理,用以论证该费用控制策略在理论上是否成立。(2)方法学检验:1.计量经济模型检验,观察数据的分布规律,对数据采用非线性拟合法重新拟合建模,验证模型建立方法的正确性。2.比较论证,与扩展线性模型ELES的比较,用于论证居民收支结余曲线在界定居民医疗消费承受力上的准确性。3.分别构建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和收入水平的此均衡模型,观察交点的变异情况。(3)实验研究,通过实际数据检验“标准”与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支付意愿的关系;分城乡构建均衡模型以验证交点的区分性;借用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健康公平分析工具,实际验证交点前、后人群在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和卫生服务利用及健康公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在“基于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中存在构建均衡模型所需的两个相互制约的经济变量(1.居民人均医疗支出占收入的比值2.居民人均收支结余占收入的比值),且找到了二者相等时的交点;交点具有最优性、唯一性、稳定性;交点将人群划分为了不同的承受能力组。(2)经过反复的尝试,为了使拟合的居民收支结余曲线Y2更符合数据的分布规律,对其表达式进行了修正(由原先的对数形式修改为逆函数形式);而居民医疗负担曲线则保留了原有的逆函数表达式。(3)居民收支结余曲线在界定居民经济承受力上与扩展线性模型有较高的一致性;均衡交点纵坐标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间变异较小。(4)“标准”与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均衡交点敏感地反映出了城乡差异;交点前人群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高于交点后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健康状况低于后者。结论:(1)“基于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具有牢靠的理论建立依据,符合经济学中的均衡思想,体现了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在理论上成立。(2)依据这套费用控制方法建立的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拟合方法正确,结果可信。(3)收支结余曲线(Y2)准确地反映了不同居民的经济承受力。(4)均衡交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5)“费用控制标准”与居民的心理承受力有较高的一致性,且能被最低收入人群所接受。(6)均衡交点有良好的区分性,能敏感地区分城乡之间的差异。(7)交点敏感、准确地区分出了前后组由于居民收支结余的不同带来的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健康公平的差异。(8)建立费用控制均衡模型所需的指标切实可得,测算方法简便易操作,有良好的操作性。综上,本论证研究认为郑小华教授提出的“基于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在理论上成立,建立的“均衡模型”正确、结果可信,将交点处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值作为人群的费用控制标准合理、科学,具备了推广运用的科学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将能更趋完善。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1 背景与目的 10-13 1.1 研究背景 10-13 1.2 研究目的 13 2 资料与方法 13-17 2.1 资料来源 13-14 2.1.1 文献收集 13 2.1.2 数据收集 13-14 2.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5 2.2.1 文献分析与逻辑推理 14 2.2.2 方法学论证 14 2.2.3 实验论证 14-15 2.3 技术路线 15 2.4 质量控制与评价 15-17 2.4.1 质控措施 15-16 2.4.1.1 调查环节 15-16 2.4.1.2 数据录入环节 16 2.4.2 数据质量评价 16-17 2.4.2.1 玛叶指数(MYER'S INDEX) 16 2.4.2.2 DELTA不相似系数与GINI集中比 16 2.4.2.3 三地间居民收入水平差异的统计学检验 16-17 3 结果与分析 17-48 3.1 理论论证 17-20 3.1.1 “标准”体现的“均衡”思想 17-19 3.1.1.1 “均衡”在经济学中的解释 17 3.1.1.2 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的引入 17-18 3.1.1.3 “标准”具备构成“均衡”模型的基础 18-19 3.1.1.4 “标准”的最优特性 19 3.1.2 “标准”对居民承受能力的体现 19-20 3.1.2.1 均衡交点是否意味着“可承受” 19-20 3.2 方法学论证 20-38 3.2.1 对“费用控制均衡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20-26 3.2.1.1 人群收入分组排序问题 21-23 3.2.1.2 数据分布规律 23-25 3.2.1.2.1 居民医疗负担随收入递增的变化情况 23-24 3.2.1.2.2 居民收支结余随收入递增的变化情况 24-25 3.2.1.3 曲线Y1、Y2的重新建模 25-26 3.2.2 费用控制均衡模型与扩展线性模型(ELES)的比较 26-33 3.2.2.1 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扩展线性分析 29-31 3.2.2.2 城乡扩展线性分析结果 31-33 3.2.3 对均衡模型“交点”唯一性、稳定性的论证 33-38 3.2.3.1 对均衡曲线交点“唯一性”的论证 33-34 3.2.3.2 对均衡曲线交点稳定性的研究 34-38 3.2.3.2.1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间交点变异值的对比 35 3.2.3.2.2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交点的变化情况 35-38 3.3 实验论证 38-48 3.3.1 交点与心理承受能力的关系 38-39 3.3.2 交点与居民医疗支付意愿的关系 39-40 3.3.3 对均衡曲线交点区分性的研究 40-42 3.3.4 交点前后居民医疗负担和健康公平差异的实证研究 42-48 3.3.4.1 不同经济水平家庭卫生筹资情况 43-45 3.3.4.2 交点前后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的实证结果 45-46 3.3.4.3 交点前后居民健康公平的实证比较 46-48 3.3.4.3.1 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与需要相结合的比较 46-48 4 讨论和建议 48-52 4.1 讨论 48-51 4.1.1 “基于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与均衡理论的符合性 48 4.1.2 均衡理论的研究意义和对卫生领域的启示 48-49 4.1.3 医疗消费的特征 49 4.1.4 对“费用控制均衡模型”的局部修正,以提高整体正确性 49 4.1.5 收支结余零点和居民基本消费支出的异曲同工之处 49-50 4.1.6 交点作为“标准”应具有的性质 50 4.1.7 “基于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的可操作性 50-51 4.2 政策建议 51-52 4.2.1 建立城乡各自的医疗费用控制标准 51 4.2.2 费用控制标准的实现途径 51-52 5 小结 52 6 不足与改进思路 52-54 参考文献 54-57 综述 57-65 综述参考文献 63-65 附录 65-69 致谢 69-70 硕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70-71
|
相似论文
-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 洗消车RMS指标论证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 海域使用论证制度的实施研究,P7
- 法律论证中融贯论的应用,D926
- 修辞学及其在法庭论辩中的应用,D90-051
- 论作为民间规范司法适用形式的法律原则,D90
- 宽带IP骨干网优化项目实施的研究,TN915.02
- 苏州市江南苑宾馆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F719
- ANJI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研究,F719
- 基于TLM法的电气电路及电气设备电磁场的分析研究,O441.4
- 邯郸热电厂六期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F426.91
- 生物质综合利用CDM项目方法学应用研究,TK6
- 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论,D914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市场先导功能定位研究,F276.44
-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研究,F239.4
- 关于强化大连在环渤海经济圈融合中的竞争地位研究,F127
- 量子态秘密共享与跨中心量子身份认证,TN918.1
- 新型二板式注塑机合模装置优化分析研究,TQ320.5
- 葛根芩连汤证为感染性腹泻病治的论证研究,R259
- 新时期以来长篇历史小说中的民族主义叙事,I207.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 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 > 医疗服务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