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头颈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察(颈性眩晕临床研究进展)

作 者: 李非
导 师: 何洪阳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骨伤科学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推拿治疗 临床观察 作用机理
分类号: R27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导师骨伤推拿手法与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对比,初步探讨导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价值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临床60例颈性眩晕患者平均分为推拿手法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眩晕主证改善时间。结果:1)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控显率76.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控显率53.3%,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眩晕改善时间、程度及远期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观察指标提示推拿手法对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及体征,具有显著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松解软组织粘连,恢复颈脊柱力学平衡,消除肌肉痉挛及交感神经激惹,缓解椎动脉肌性牵拉,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恢复椎—基底动脉血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9
1. 临床资料  9-11
  1.1 研究对象和来源  9
  1.2 诊断标准  9-10
    1.2.1 西医诊断标准  9
    1.2.2 中医诊断标准  9-10
  1.3 病情分级标准  10
  1.4 病例纳入标准  10
  1.5 病例排除标准  10-11
  1.6 中止试验标准  11
  1.7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11
2. 研究方法  11-15
  2.1 随机分组  11
  2.2 一般资料  11-12
  2.3 治疗方法  12-14
    2.3.1 治疗组  12
    2.3.2 对照组  12-13
    2.3.3 疗程  13
    2.3.4 治疗中注意事项  13-14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5
    2.4.1 观测指标  14
    2.4.2 疗效性观测  14
    2.4.3 安全性观测  14
    2.4.4 不良反应观测  14
    2.4.5 随访  14
    2.4.6 疗效评定标准  14-15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15
3. 研究结果  15-19
  3.1 参与数量分析  15-17
    3.1.1 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15-16
    3.1.2 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16
    3.1.3 患者病程比较  16
    3.1.4 患者病情程度分布比较  16-17
  3.2 患者临床疗效评定  17-19
    3.2.1 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17
    3.2.2 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总体评分比较  17-18
    3.2.4 治疗前后体征变化(阳性体征数目)  18
    3.2.5 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  18-19
    3.2.6 随访症状复发病例比较  19
    3.2.7 安全性评价  19
  3.3 不良反应  19
4 结论  19-20
5 讨论  20-27
  5.1 颈性眩晕发病机理  20-22
    5.1.1 祖国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20-21
    5.1.2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研究  21-22
  5.2 治疗手法分析  22-25
    5.2.1 手法配伍依据  22
    5.2.2 手法配伍特点  22-23
    5.2.3 手法操作特点  23-24
    5.2.4 作用机制分析  24-25
  5.3 疗效分析  25-26
    5.3.1 眩晕主症改善情况  25-26
    5.3.2 次症改善情况  26
    5.3.3 病情改善情况  26
  5.4 针刺与推拿的比较分析  26-27
6 问题与展望  27-29
致谢  29-30
参考文献  30-31
综述  31-58
  1 祖国医学的认识  31-33
    1.1 颈性眩晕的内因  31-33
      1.1.1 烦劳恼怒,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31-32
      1.1.2 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升降失常  32
      1.1.3 气血亏虚,肾精不足,髓海失养  32
      1.1.4 督脉受阻、运行不畅  32-33
    1.2 颈性眩晕的外因  33
      1.2.1 风寒湿邪侵袭,筋脉失和,经气不利,清阳受扰  33
      1.2.2 久劳成损,枢机不利,气血失和,清阳受阻  33
      1.2.3 颈部损伤,筋骨失和,清窍受扰  33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  33-41
    2.1 颈性眩晕的相关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  33-41
      2.1.1 颈脊柱的生物力学研究  33-36
      2.1.2 椎动脉的相关解剖研究  36-41
    2.2 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41
  3 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  41-45
    3.1 临床症状  41-42
    3.2 查体  42
    3.3 辅助检查  42-44
      3.3.1 X线检查  42
      3.3.2 CT检查  42
      3.3.3 椎动脉造影  42-43
      3.3.4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  43
      3.3.5 血液流变学检查  43
      3.3.6 螺旋CT血管成像(SCTA)检查  43
      3.3.7 MRA,MRI检查  43-44
    3.4 诊断标准  44-45
  4 治疗  45-53
    4.1 中医治疗  45-50
      4.1.1 中药治疗  45-46
      4.1.2 推拿治疗  46-47
      4.1.3 针灸治疗  47-48
      4.1.4 牵引治疗  48-49
      4.1.5 中成药治疗  49-50
    4.2 西医治疗  50-53
      4.2.1 西药治疗  50-51
      4.2.2 星状神经节阻滞  51-52
      4.2.3 体外反搏治疗  52
      4.2.4 手术治疗  52-53
  5 总结  53-54
  参考文献  54-58
附表1: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表  58-60
附表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60-61

相似论文

  1.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2.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3.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4. 小分子有机酸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X703
  5.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R771
  6. 抗烟草花叶病毒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S482.2
  7. NZVI/SBA-15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水中硝基苯去除机理研究,X703
  8. 缓粘沥青作用机理、路用性能测试及影响因素研究,U414
  9. “四黄注射液”对动物热证的药效学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S853.7
  10. 混合痔术后早期排便情况的观察及大便难排的干预研究,R657.18
  1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541.4
  12. 消银1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动物模型的研究,R285
  13. 通脉降浊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血瘀证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R259
  14. 丹参饮加减辩证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R259
  15. 茵陈五苓散加味经结肠透析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的临床观察,R259
  16. 国家软实力视角下的法治文化价值研究,D90
  17. 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动因、贸易效应及其作用机理,F752.02
  18. 磷灰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机理研究,TD97
  19. 光学探针作用于蛋白类物质的研究,O629.73
  20. 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配套砂浆的研究,TU578.1
  21.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与研究,R77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骨伤科 > 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