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 者: 张帆
导 师: 龚枚
学 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临床消化专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证型 相关因素 临床观察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纳入322例西医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2、预先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分别对FD患者逐项调查询问,并查阅相关记录。3、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反复确认,以减少回忆偏倚。整理调查表格,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审核,使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中医证型分布:成都地区FD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为主(31.7%),其余证型从高到低依次是肝胃不和证(25.8%),脾胃虚弱证(14.3%),肝郁脾虚证(11.5%),胃阴不足证(8.7%),痰瘀阻络证(8.1%);②年龄与中医证型相关性:FD在31-45岁和46~70岁年龄段中发病率最高,分别占33.2%和32.9%,不同年龄段各证型的分布具有差异性(P<0.005);③性别与中医证型相关性:不同性别其中医各证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5),FD多发于女性(63.1%),其证型以肝胃不和证为主,男性患者(27.9%)以脾胃湿热证为主;④不同诱因中医证型相关性:不同诱因诱发的FD,其中医各证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05);饮食偏嗜、嗜烟酒是脾胃湿热证的主要诱因(P<0.005),情志因素是肝胃不和证和肝郁脾虚证的主要诱因;脾胃虚弱和胃阴不足证则无明显诱因。⑤HP与中医证型相关性:中医不同证型是否感染HP有显著性差异(P<0.005);HP阳性检测以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证最多为42.5%和26.1%,与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胃阴不足证最少为4.8%,与前两型有显著差异性(P<0.001),但与其余证型无统计学差异(P>0.001)⑥西医分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在FD各西医分型中,中医各证型分布有显著差异性(P<0.001),餐后不适综合症以肝胃不和证最多(占45%),上腹痛综合症以脾胃虚弱证占多数(31.7%)。结论:本调查显示成都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为主,并且其中医分型受地区、气候、年龄、诱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诊治上应该强调因人、因时、因地治宜,进行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辨证论治方案可能不具有可行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引言  8-9
临床研究与分析  9-22
  1.研究目的  9
  2.研究资料  9-11
    2.1 一般资料来源  9
    2.2 诊断标准  9-11
      2.2.1 西医诊断标准  9-10
      2.2.2 中医辨证标准  10-11
    2.3 纳入标准  11
    2.4 剔除标准  11
  3.研究方法  11
  4.统计学分析  11-12
  5.研究结果  12-16
    5.1 中医证型分布  12
    5.2 年龄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2-13
    5.3 性别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3-14
    5.4 不同诱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4-15
    5.5 HP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5-16
    5.6 西医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6
  6.讨论  16-21
    6.1 FD的中医证型分布  16-17
    6.2 年龄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7-18
    6.3 性别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8
    6.4 不同诱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18-19
    6.5 HP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19
    6.6 西医分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19-20
    6.7 临床意义  20-21
  7.问题与展望  21-22
结论  22-23
致谢  23-24
参考文献  24-25
附表1: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表  25-27
附件1:文献综述  27-44
  1.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7-32
    1.1 FD的病名认识  27
    1.2 FD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27-29
      1.2.1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的认识  27-28
      1.2.2 中医学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28-29
    1.3 FD中医证型的认识  29-30
      1.3.1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型  29-30
      1.3.2 临床及科研分型  30
    1.4 FD中医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30-32
      1.4.1 辨证分型治疗  30-31
      1.4.2 固定方、基本方加减治疗  31
      1.4.3 中成药方治疗  31
      1.4.4 中医其他治疗  31-32
  2.现代医学对FD的认识  32-39
    2.1 FD诊断标准的历史沿革  32-33
    2.2 对罗马Ⅲ诊断标准的理解  33-34
      2.2.1 罗马Ⅲ诊断标准  33
      2.2.2 罗马Ⅲ诊断标准与罗马Ⅱ诊断标准的区别  33-34
    2.3 FD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34-38
      2.3.1 胃肠道动力障碍  34-35
      2.3.2 内脏敏感性增高  35-36
      2.3.3 精神心理障碍  36
      2.3.4 胃肠激素、NO与性激素  36-37
      2.3.5 胃酸  37
      2.3.6 幽门螺杆菌感染  37-38
      2.3.7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38
    2.4 FD治疗原则  38-39
      2.4.1 非药物治疗方面  38
      2.4.2 药物治疗方面  38-39
      2.4.3 其他药物  39
  3. 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9-41
    3.1 临床存在的问题  39
    3.2 中医药的优势  39-40
    3.3 展望  40-41
  参考文献  41-44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44-45

相似论文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R259
  2.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3.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4.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尿酸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259
  5.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6. 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7.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R259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R542.22
  9.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10.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11. 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R512.91
  12. 164例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肝纤四项的临床分析,R259
  13. 不同证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敏感率的研究,R259
  14. 2型糖尿病伴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5. 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期中医证型临床分析,R259
  16. 复发性卵巢癌的再次手术治疗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R737.31
  17.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及经颅多普勒临床相关性研究,R259
  18. 癫痫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结构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R742.1
  19.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R771
  20. 结直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656.7
  21. 不同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能及临床疗效观察,R781.0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