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中苏同盟的破裂

作 者: 于兴卫
导 师: 刘德喜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中苏同盟 构成主体 基础 意识形态 战略利益 沟通机制
分类号: D8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2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正式建立同盟关系,这是新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它对此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还没有等到条约三十年的期限的结束,两国就在许多问题上就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两国同盟关系也告破裂,两国间的“友谊”为“敌意”所代替。在一个较为稳定的两极世界中,两个最大的由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也基本相同的国家间的关系前前后后十几年中变化为何会如此之大,其中的若干缘由十分耐人寻味。而对中苏同盟的有关研究中,对事件和过程的描述较多,对双方具体人物研究较多,而对同盟自身问题涉及较少。因此,本文的重点在于对同盟自身的分析以期找出同盟破裂的原因。 全文共分引论、正文的三个部分、结论部分。 引论部分说明目前选题的意义,介绍中苏同盟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以及文章主旨。 正文第一部分分析同盟的基础即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的认同对同盟发展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中苏同盟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建立对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两方面认同的基础上。但由于基础本身存在的脆弱性,随着双方认同逐渐消失,双方结盟的基础也不复存在,同盟逐步走向破裂。 正文第二部分探讨中苏同盟的构成主体对同盟消极影响,着重从同盟主体间的差异,以及两者间关系的平行性和地位的不平等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折。中国和苏联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交流存在一定困难,而且许多时候很容易产生误解;而两者关系的平行性使两者有条件可以互不依赖,独立发展,而且容易产生较强的离心力;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使中苏双方都对现状感到不满,因此同盟在建立这初就存在巨大的隐优。 正文第三部分对同盟的沟通机制在同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此部分首先对同盟沟通机制的形成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阐明领导人在沟通机制中所起的突出作用,非制度性和浓厚的个人色彩是中苏同盟沟通机制的主要特点。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领导人的变迁对同盟关系的影响。同盟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认同,而斯大林之后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关系出现问题后,两国的同盟关系也开始走向破裂。 结论部分对中苏同盟的主体构成、基础、沟通机制三者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同盟破裂的影响做了总结概括。

全文目录


引论  8-10
一、 中苏同盟基础与同盟的破裂  10-20
  (一)、 中苏同盟的两大基础  11-15
    1、 基础之一:意识形态的认同  11-13
    2、 基础之二:战略利益的认同  13-15
  (二) 中苏同盟基础的脆弱性与同盟的破裂  15-20
    1、 意识形态认同的消失  15-17
    2、 战略利益的冲突  17-20
二、 中苏同盟的主体构成与同盟的破裂  20-29
  (一)、 同盟主体差异及其对同盟的负面影响  20-22
    1、 同盟主体间差异的表现  20-21
    2、 同盟主体差异的负面影响  21-22
  (二)、 同盟主体关系的平行性与同盟发展的隐忧  22-25
    1、 同盟主体关系平行性的表现:  23-25
    2、 同盟主体平行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及其后果  25
  (三)、 同盟主体地位的不平等与同盟的破裂  25-29
    1、 同盟主体地位不平等的原因  26-27
    2、 同盟主体地位不平等的表现及对同盟的消极影响  27-29
三、 中苏同盟的沟通机制与同盟的破裂  29-37
  (一)、 中苏同盟沟通机制的形成  29-33
    1、 中苏同盟沟通机制的建立及其特点  29-31
    2、 领导人在同盟沟通机制有重大影响的原因  31-33
  (二)、 领导人关系演变对同盟发展的影响:  33-37
    1、 斯大林——毛泽东:同盟的建立  33-34
    2、 毛泽东——赫鲁晓夫:同盟的破裂  34-37
结论  37-40
参考文献  40-43
后记  43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3.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4.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5. 针织女装基础纸样设计及应用研究,TS941.2
  6.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7.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植物根系模拟仿真基础类库研究,TP391.41
  8.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9. 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G434
  10.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基础教育办学中的应用研究,G471
  11. 区域内示范性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639.2
  12. 初中物理教学人文基础的研究,G633.7
  13. 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X321
  14. 蝴蝶兰(Phalaenopsis)脱毒快繁关键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S682.31
  15.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16. 中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研究,G521
  17. 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在不同基础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TE624.82
  18.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19. 网络化形势下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对策研究,D64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D64
  21. C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研究,F270.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中国外交史、对外关系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