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作 者: 袁书华
导 师: 张承芬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学习困难儿童 社会信息加工 社会目标 社会行为 同伴接纳
分类号: G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650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学习困难儿童是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研究发现,他们有明显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同伴关系比较差,因此不仅他们自身承受着太多的痛苦,而且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也是一个沉重负荷。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确定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人们开始用社会信息加工障碍来揭示学习困难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深层机制。 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是由道奇及其同事提出来的,该模型包括编码、解释、目标的选择、反应生成和评估、执行反应五个步骤,其中儿童的意图归因和社会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目标在行为模式的解释中起着中心作用。以往研究发现,以社会适当形式作出行为的目标与社会适当行为的表现是正相关的。Erdley所作研究证明了控制和统治目标对于攻击儿童的重要性,回避目标对于退缩儿童的重要性。有关同伴关系的文献表明,被拒绝的儿童倾向于在社会情境中选择追求不适当的社会目标,低接纳性儿童在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上更不亲社会和友好。以往关于学前和小学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在社交中被拒绝的儿童展示了相当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同时社会退缩儿童具有极端不自信和较差的社会交往特征。因此我们假设被拒绝的儿童包括高度顺从和容易受摆布的儿童,还有高度攻击性的儿童。 以往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研究主要考察两两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把这三个因素放在一起来考虑,系统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儿童同伴关系中社会认知和行为的研究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体研究法,一种是情境研究法。Putallaz和Sheppard认为,跨情境中的一致行为不会预期有能力的儿童,但却能预期适应性的行为。而有能力的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中会展示不同的行为,所以行为只能放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来评价。为了研究儿童目标的个体差异,本研究采用情境研究法,用模糊激惹情境作为工具来研究在此情境中报告不同行为反应的儿童的多个社会目标。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小学低年级阶段,本研究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本研究先根据学习困难儿童的入组标准从八所小学四、五、六年级抽取 173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量表测量,经后来测试得到有效被试 133人并对他们进行个人访谈。最后在所有被试所在班级进行班级戏剧提名。数据采用统计软件 SPSS.0处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亲社会目标与自我报告问题解决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敌意目标与自我报告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而回避目标与自我报告退缩行为存在显著相关。 (2)社会目标可以独立地直接预测同伴接纳,但主要是以行为为中介来影响同伴接纳的。亲社会行为能正向预测同伴接纳,负向预测同伴拒绝,退缩行为能正向预测同伴拒绝,负向预测同伴接纳,而攻击行为只能正向预测同伴拒绝。 (3)儿章的目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升高,儿童越来越注重与同伴保持关系的目标,而对敌意目标和回避目标评定越低。 (4)儿童的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升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较多,而攻击行为越来越少。儿童的社会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孩的攻击行为多于女孩。 研究结果从社会信息加工的角度说明了社会目标对社会行为以及同伴接纳性的影响,并为教育者制定通过干预社会目标增强学生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9
一 综述  9-25
  1 有关学习困难的研究  9-12
    1.1 学习困难的界定  9-10
    1.2 学习困难的有关研究  10-12
  2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12-14
  3 社会目标社会行为同伴接纳的相关研究  14-20
    3.1 社会目标和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14-17
    3.2 社会目标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17-19
    3.3 社会行为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19-20
  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  20-25
    4.1 问题的提出  20-24
    4.2 研究假设  24-25
二 研究方法  25-28
  1 被试  25
  2 研究工具  25-26
    2.1 模糊激惹情境  25-26
    2.2 社会目标评定量表  26
    2.3 班级戏剧量表  26
  3 施测方法与程序  26-28
    3.1 第一阶段:小范围集体施测  26-27
    3.2 第二阶段:个人访谈阶段  27
    3.3 第三阶段:班级戏剧提名  27-28
    3.4 数据录入、整理、统计与分析  28
三 结果  28-34
  1 年级、性别对社会目标的影响  28-29
  2 年级、性别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29-30
    2.1 年级、性别对自我报告社会行为的影响  29
    2.2 年级、性别对同伴评定社会行为的影响  29-30
  3 社会目标、社会行为和同伴接纳之间的相互相关  30-32
  4 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关系的路径分析  32-34
    4.1 敌意归因情况下,不同的社会目标、不同的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关系的路径分析  32-33
    4.2 非敌意归因情况下,不同的社会目标、不同的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关系的路径分析  33-34
四 讨论  34-42
  1 年级、性别对社会目标、社会行为的影响  34-36
  2 社会目标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36-37
  3 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37-39
  4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39-42
  5 对本研究的反思  42
五 结论  42-43
参考文献  43-47
附录1 模糊激惹情境  47-48
附录2 社会目标评定量表  48-49
附录3 班级戏剧提名  49-50
后记  50

相似论文

  1.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2. 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B844.1
  3. 留守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B844.2
  4. 大学生亲社会交换行为问卷编制及其现状研究,B844.1
  5. 科技产业转移中的公众社会行为研究,G322
  6. 小学生欺负行为干预研究,G627
  7. 感戴教育方式对初中生感戴及亲社会行为的影响,G444
  8. 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B842
  9. 农村“边缘少年”社会行为偏差的调查研究,C913.5
  10. 不同类型视频游戏对游戏者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G899
  11. 构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研究,D618
  12. 基于移情量表(BES)中文版的信效度及初步应用研究,R195
  13. 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KMS)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B849
  14. 研究生人际信任、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B844.2
  15. 3-5岁朝鲜族幼儿亲社会行为与气质、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B844.1
  16. 攻击抑制,B844.1
  17. 3-5岁儿童对教师不同情绪的理解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B844.1
  18. 施事—受事关系格局对“把/被”句选择的影响,H146
  19.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教育探究,G630
  20. 3-5岁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现状及家庭培养,G78
  21. 社会行为的多向度分析,C9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心理学 > 学习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