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 者: 赵丽艳
导 师: 罗都强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绒白乳菇 点柄乳牛肝菌 化学成分 倍半萜 生物活性
分类号: R2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等真菌属于“创造系数”很高的生物资源,它们所含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多样且新颖。这种化学结构的多样性对于现代医药和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至关重要。为了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和先导结构,本论文对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 (Fr.) Fr.)和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Fr) O. Kuntce)两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近十年国内外从高等真菌分离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它们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1、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波谱技术(MS, 1D & 2D-NMR, IR, UV)、X-晶体衍射及化学方法共分离13个化合物,其中已鉴定了12个,包括6个倍半萜,2个甾体,1个芳香族化合物,1个D-阿洛醇,1个3-吡啶甲酸,还有一个是首次从高等真菌的分离得到的含N化合物Leptosphaepin。其中有1个新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Velleratretraol;另外还有一个正在鉴定中的脑苷脂类化合物,其分子量显示为新化合物。2、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抗HIV,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的测试。抗HIV活性中,LY-1的CC50大于200μg/mL, EC50为90.97μg/mL,TI大于2.2;LY-2的CC50为82.53μg/mL, EC50为61.66μg/mL,TI为1.3;LY-16的CC50为80.05μg/mL,EC50为32.27μg/mL,TI为2.5;LY-18的CC50为136.47μg/mL,EC50为67.95μg/mL,TI为2.0;LY-19的CC50大于200μg/mL,EC50为51.71μg/mL,TI大于3.9;LY-26的CC50为89.06μg/mL,EC50为58.05μg/mL,TI为1.5,活性较弱。抗肿瘤活性,LY-2和LY-26在96h时,IC50分别为35.44μg/mL和37.89μg/mL,显示有抗肿瘤活性。在抗氧化和抗菌的活性测试中,被测化合物没有生物活性。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文献综述  10-24
  1.1 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概述  10-11
  1.2 高等真菌倍半萜的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21
    1.2.1 Humulene型倍半萜  11-12
    1.2.2 Protoilludane型倍半萜  12-13
    1.2.3 Illudane型倍半萜  13-15
    1.2.4 Lactarane型倍半萜  15-16
    1.2.5 Hirsutane型倍半萜  16-17
    1.2.6 Cadinane型倍半萜  17-18
    1.2.7 Aromadendrane型倍半萜  18
    1.2.8 Cuparene型倍半萜  18-19
    1.2.9 其它类型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19-21
  参考文献  21-24
第2章 两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  24-46
  2.1 绒白乳菇的化学成分  24-38
    2.1.1 前言  24
    2.1.2 实验材料  24
    2.1.3 实验仪器  24-25
    2.1.4 实验试剂  25
    2.1.5 提取与分离  25-26
    2.1.6 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26-30
    2.1.7 实验讨论与结论  30-37
    参考文献  37-38
  2.2 点柄乳牛肝菌的化学成分  38-46
    2.2.1 前言  38
    2.2.2 实验材料  38
    2.2.3 实验仪器及试剂  38
    2.2.4 提取与分离  38
    2.2.5 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38-41
    2.2.6 实验讨论与结论  41-45
    参考文献  45-46
第3章 生物活性测试  46-58
  3.1 抗HIV活性  46-48
    3.1.1 测定药物和化合物  46
    3.1.2 试剂和溶液  46
    3.1.3 HIV-1感染性滴定  46-47
    3.1.4 对C8166细胞的毒性实验  47
    3.1.5 对HIV-1_(ⅢB)致细胞病变(CPE)的抑制实验  47
    3.1.6 计算公式  47
    3.1.7 实验结果与讨论  47-48
  3.2 抗肿瘤活性  48-51
    3.2.1 细胞培养  48
    3.2.2 MTT法药物敏感性实验  48-50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0-51
  3.3 抗氧化活性  51-54
    3.3.1 实验依据  51-52
    3.3.2 实验原理  52-53
    3.3.3 实验试剂的配制  53
    3.3.4 实验仪器  53-54
    3.3.5 实验方法  54
    3.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
  3.4 抗菌活性  54-57
    3.4.1 实验材料  54-55
    3.4.2 实验试剂  55
    3.4.3 实验仪器  55
    3.4.4 实验方法  55-56
    3.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6-57
  参考文献  57-58
附图  58-108
致谢  108-109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109

相似论文

  1.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2. 两株南海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284
  3. 侧柏叶化学成分提取及活性功能研究,R284
  4.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5.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6.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7.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8.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9.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10. 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X703
  11. 不同移栽期的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及成熟烟叶组织结构的影响,S572
  12.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13.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14. 芜菁子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R284
  15. 羽裂莛子藨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6. 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7. 新型邻菲罗啉并咪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TQ460.1
  18. Eu3+和纳米Eu2O3对人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R735.7
  19. 生物活性肽胶囊的分析及应用研究,R927.2
  20.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21. 粉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R13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