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曙光油田超稠油开采规律及稳产趋势研究

作 者: 余五星
导 师: 田世澄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关键词: 曙光油田 开采规律 稳产趋势 超稠油 蒸汽吞吐 油田稳产 注采参数 开采效果 稳产技术 油汽比
分类号: TE3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41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曙光油田兴隆台油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超稠油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目前探明含油面积5.9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22×10~4t,油田自1997年投入工业性开发以来,现已建成生产规模120×10~4t/a。为寻求超稠油的最佳开采方式,先后开展了成对水平井SAGD、水平裂缝FAST、火烧油层等一系列先导性试验,最终确定曙光油田兴隆台油层超稠油开发方式为蒸汽吞吐。油田投入蒸汽吞吐开发5年来,目前综合采出程度已达10.42%,接近开发方案标定的15%的采收率,如何进一步提高蒸汽吞吐阶段的采收率,确保油田稳产,是当前油田开发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曙光油田超稠油原油粘度高、密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油藏埋藏深、原油在油层不流动,油田开发具有世界级难度。五年来,通过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开发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曙光油田超稠油油藏地质特点和流体性质的开发方式和配套技术。本课题研究历时一年,在油田开发历程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曙光油田超稠油开采规律及影响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从稳产潜力、稳产技术对策、稳产方案、稳产不确定因素等四个方面对油田稳产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填补了现阶段曙光油田蒸汽吞吐开发稳产战略的一项空白,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矿场实践资料分析,得出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规律为:周期产油量、油汽比呈抛物线型变化,第三、第四周期达到高峰期,周期生产时间短、产油量低、油汽比低是由超稠油的油藏地质特征及流体性质所决定的蒸汽吞吐的开采特征。 2.运用油藏工程方法,系统研究了油藏地质参数和注采参数等因素对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影响,其中原油粘度、射开油层厚度、蒸汽干度、注汽速度、注汽强度是影响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主要因素,这一研究成果为注采参数数模研究奠定了基础。 3.根据超稠油开采规律及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对蒸汽吞吐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蒸汽吞吐一~十周期的各周期注汽强度、注汽干度、注汽速度、焖井时间、注汽压力、日采液量的参数优化结果,并据此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蒸汽吞吐十周期的采收率可达19%。 4.在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从稳产潜力、稳产技术对策、稳产方案、稳产不确定因素等四个方面对稳产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现阶段保持油田稳产的开发方式应立足于蒸汽吞吐,待达到极限油汽比后适时开展层系互换实现产能接替。 5.油田稳产的最大潜力是未动用储量,其次是吞吐十周期达到极限油汽比0.25时开展层系互换,确定了层系互换后的优化注采参数,预测出蒸汽吞吐十轮+层系互换四轮的最终采收率为24%左右。 6.当前的稳产技术对策应重点开展好提高已投产井的平面和纵向动用程度,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了杜84块上、下层系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为下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工作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全面实施多井整体吞吐、分选注以及高温调剖等进攻性措施应作为这一工作的主要实施手段。 7.影响稳产的不确定因素对于油田稳产将产生不利影响,下步开发工作必须慎重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未投产井地质条件落实程度较低和油价因素为客观因素,套管损坏、出水、低效、汕U刀、上厂Z系返刘卜人Z系实讪爪仪N人\山d。小山‘,几,川、以,帆比5川门E打“必须业f6I{ 7k灯这些问题,捉高。)JI]儿数。 8.构三DI述M究D川hVN315卜,制人厂_-儿DD川》“丫义,灿过纤济汁川对比指出枪,”‘12O万;叱5斗XU个实际的抡,。“I川叫仆J;,I。川儿E H;’,‘】小。义八八良灯的燥作灶,纤济效而最灯。 9.枯S以川何捅’U/!1-止下ZV伙J;‘人八_(川J终X收个为川’V,Z人,仙洲以)川川*少K]卯叮上卜则0定发展,卜工H为少厂爿‘发v人忖仙1川人帅以吧汕川H,删叩卜山。”。呐WK本出路。

全文目录


1 国内外相关研究水平及进展概况  7-8
2 曙光油田超稠油概况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8-13
  2.1 地质概况  8-10
  2.2 开发历程  10-11
  2.3 存在的问题  11-13
3 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13-21
  3.1 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规律研究  13-15
  3.2 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5-21
4 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  21-29
  4.1 周期废弃产油量确定  21-22
  4.2 周期极限油汽比确定  22-23
  4.3 第一周期注采参数优化  23-28
  4.4 第二~十周期注采参数优化  28
  4.5 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预测  28-29
5 稳产趋势研究  29-41
  5.1 稳产潜力分析  29-34
  5.2 稳产技术对策研究  34-39
  5.3 稳产方案研究  39-40
  5.4 稳产不确定因素分析  40-41
6 结论  41-42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2-50

相似论文

  1. 盘40断块边底水油藏水平井研究与治理,P618.13
  2. 曙光油田油井措施优选与评价方法研究,F426.22
  3. 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机理研究,TE345
  4. 聚驱后水驱合理注采参数研究,TE357.6
  5. 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研究,TE357.7
  6. 湿蒸汽驱动井下喷射泵举升特超稠油技术研究,TE355
  7. 蒸汽吞吐采油数学模型建立及实现,TE319
  8. 署一区杜84块SAGD开发动态调控技术研究,TE345
  9. 新蒸汽吞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TE345
  10. 非均质油层聚驱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TE357.44
  11. 低渗透煤层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的数值模拟,TD712.6
  12. 烟道气辅助SAGD提高稠油开发效果研究,TE345
  13. 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技术研究,TE345
  14. 提高高3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技术研究,TE345
  15. 过热蒸汽吞吐参数优化及敏感性分析,TE345
  16. 陈庄稠油油藏转蒸汽驱开采方式研究,TE345
  17.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渗流模式研究,TE345
  18. 特超稠油的胶体化学性质研究,TE345
  19. 曙光油田曙三区综合防砂配套技术研究,TE358.1
  20. 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适应性评价,TE345
  21. 朝阳沟油田二类区块蒸汽驱效果影响因素研究,TE357.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油田开发(油藏工程) > 稠油油田开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