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鼻息肉患者血清抗EB病毒潜伏膜蛋白1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 者: 马俊
导 师: 陈仁杰
学 校: 南京医科大学
专 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 鼻息肉 EB病毒 LMP-1(潜伏膜蛋白-1) 免疫学检测 慢性鼻-鼻窦炎
分类号: R765.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EB病毒是一种γ致瘤性疱疹病毒,呈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率超过90%。在鼻咽癌组织表现为Ⅱ型潜伏感染,表达EB病毒核抗原(EBNA1、2、3A、3B、3C、-LP)、三种膜蛋白(潜伏膜蛋白-1、潜伏膜蛋白-2A、2B)等病毒蛋白质。其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atentmembraneprotein-1,LMP-1)对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如鼻咽癌、胃癌以及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等淋巴造血组织疾病。研究表明,LMP-1从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和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等各方面参与发病。QianTao等研究发现,86%鼻息肉组织有EB病毒潜伏感染,提示EB病毒的感染可能与鼻息肉的形成有关。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拟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依据2004年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及免疫学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联合会议讨论认为:鼻息肉的诊断需典型鼻窦炎症状持续12周以上,双侧鼻部CT阳性,鼻内镜检查或手术中发现息肉在中鼻道内或自鼻窦进入鼻腔;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需要有典型鼻窦炎症状持续12周以上,单侧或双侧鼻部CT阳性,在鼻内镜检查和手术中未发现息肉形成。由于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常互相关联,许多学者认为似乎不太可能将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清楚地区分开,但最近的大量研究表明,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征、病因学、临床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少学者因此提出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是2个不同疾病实体的观点。慢性鼻-鼻窦炎病因学非常复杂,除以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变态反应、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三大主要致病因素外,还与气压伤、外伤、胃食管返流、呼吸道纤毛系统疾病、全身免疫学功能低下等有关。而鼻息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至今有多种学说,主要有:1、中鼻道微环境学说;2、鼻变态反应学说;3、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4、细菌超抗原学说。治疗上主要有内科治疗、局部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鼻息肉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不论进行何种治疗手段,鼻息肉易复发,临床上除定期复诊外,一直无相关检测指标判断病情演变趋势。本研究选择的病例均为鼻息肉患者,拟从鼻息肉术前及术后半月、一月、三月、半年血清中抗LMP-1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EB病毒感染是否参与鼻息肉的发病,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收集20例正常人及20例鼻息肉患者的血清;2、ELISA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及20例鼻息肉患者术前及术后半月、一月、三月、半年血清中抗LMP-1抗体。结果:1、ELISA方法检测了20份临床上确诊的鼻息肉患者及20份正常人血清,重复实验三次,表明术前鼻息肉患者抗LMP-1抗体水平(0.976±0.131)明显高于正常人(0.400±0.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鼻息肉术后综合治疗时间的延长,抗LMP-1抗体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自术后三月(0.576±0.144)开始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三月和术后半年间无统计学意义;2、Westernblot检测了20份临床上确诊的鼻息肉患者及20份正常人血清中抗LMP-1抗体表达量,重复实验三次,术前鼻息肉患者的抗LMP-1抗体表达量(0.988±0.016)明显高于正常人(0.110±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术后综合治疗时间的延长,抗LMP-1抗体表达量逐渐下降,自术后一月(0.532±0.032)开始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息肉患者血清中存在抗LMP-1抗体,随着术后综合治疗时间的延长,抗LMP-1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提示EBV感染可能参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且抗LMP-1抗体可作为临床上检测鼻息肉转归的指标之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9
前言  9-11
正文  11-23
  材料与方法  11-15
    材料  11-13
    方法  13-15
  结果  15-18
  讨论  18-20
  参考文献  20-23
文献综述  23-31
  参考文献  28-31
已发表的病例报告  31-34
  参考文献  32-34
致谢  34-35

相似论文

  1.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R725.1
  2. MMP-2在鼻息肉发病与复发机制中的作用,R765.25
  3. PPAR-γ在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鼻窦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R765.41
  4. MiRNA机制相关蛋白在不同类型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R765.41
  5.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界值在诊断嗜酸粒细胞鼻息肉中的价值,R765.25
  6. 人类几丁质酶在慢性鼻—鼻窦炎与鼻息肉中的表达,R765
  7. 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65
  8. 鼻内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R765
  9. 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血清IgE、ECP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比较,R765
  10. 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的差异及其意义,R765.21
  11.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后主观疗效的两种相关因素分析,R765
  12. 口服鼻渊舒口服液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R765.9
  13. 宁夏地区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相关性研究,R765.21
  14. 分泌性珠蛋白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表达调控的研究,R765
  15. 急慢性鼻—鼻窦炎鼻腔灌洗液微生物学研究,R765
  16. BAFF通过活化NF-KB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65.2
  17.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9.63
  18. 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鼻粘膜上皮细胞和体内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影响,R765.25
  19. 针氧疗法对兔慢性鼻—鼻窦炎模型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R765.21
  20. 胞内DNA感受器DAI在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R76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学 > 鼻科学、鼻疾病 > 鼻窦疾病 > 急性、慢性鼻窦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