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探析冷战后的国际粮食援助

作 者: 田丽
导 师: 程又中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国际关系
关键词: 国际粮食援助 双边粮食援助 多边粮食援助
分类号: D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世界粮食生产呈现不平衡的局面:少数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大量过剩;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剧增和极端贫困,粮食严重不足。这为国际粮食援助提出了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早在十九世纪就有了最早的国际粮食援助,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国际粮食援助的主动权一直掌握在粮食生产大国手中,其政治性和倾向性一直很强。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国际粮食援助的实质是否也有根本性改变,真正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缺粮问题,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的目标呢?因此,笔者拟研究冷战后的国际粮食援助问题,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于冷战后的国际粮食援助有一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本论文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粮食援助综述,概括了冷战后粮食援助的现实可能性和特点,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粮食援助、冷战后国际粮食援助的基本概况有较全面的了解。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要部分,是案例研究:通过国际社会对朝鲜的粮食援助这个案例,分析冷战后国际粮食援助的特点和实质。按照援助的渠道把国际粮食援助分为双边粮援和多边粮援,国际粮食援助在朝鲜的实施也主要分为这两个部分。双边粮援以韩国-朝鲜双边粮援为例,通过描述粮援过程,归纳这一双边粮援事件的特点,分析得出——双边粮援是援助国与受援国互动的过程,是两个国家综合衡量国家利益和需要付出的代价做出的理性选择。多边粮援以世界粮食计划署对朝鲜的粮援为例,分析得出——多边粮援虽然有相对中立性,但在国家是主要行为体的无政府国际社会中,仍然会受政治因素的制约,无法摆脱粮食生产大国的影响。第三部分综合双边粮援和多边粮援的分析得出结论——国际粮食援助的实质:冷战虽然结束,国际粮援可以不再受美苏两大阵营对抗的制约,但是它仍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无法取得完全的中立地位。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提高本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依靠自身力量保障粮食安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8
前言  8-10
  (一) 选题意义  8
  (二) 研究现状  8-9
  (三)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9-10
一、国际粮食援助综述  10-13
  (一) 国际粮食援助的现实可能性  10
  (二) 冷战后国际粮食援助概况  10-13
二、个案:国际社会对朝鲜的粮食援助  13-33
  (一) 朝鲜的粮食问题  13
  (二) 双边粮食援助—以“韩-朝”双边粮援为例  13-21
  (三) 多边粮食援助—以世界粮食计划署对朝鲜的援助为例  21-33
三、结论  33-35
  (一) 主要观点  33
  (二) 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33-34
  (三) 研究的局限性  34-35
结语  35-36
参考文献  36-38
附表一: 1991-2004年国际粮食援助概况  38-39
附表二: 1995-2006年韩-朝双边粮援概况  39-40
附表三: 1995-2006年世粮署对朝粮援概况  40-41
后记  41

相似论文

  1. 西方福利国家理论述评,D57
  2. 个体能力培养导向的社会福利制度研究,D57
  3.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D57;F224
  4. 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D57
  5. 中日韩三国养老保障体系比较,D57
  6. 社区养老保障服务资金的筹集模式研究,D57
  7.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D57
  8. 试论东亚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及启示,D57
  9. 福利国家及其理论批评,D57
  10. 社会保障与公平、效率相关性的理论分析,D57
  11. 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福利国家研究,D57
  12. 福利国家的政治学分析——以公民资格为视角,D57
  13. 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政治价值原则研究,D57
  14. 当代国际救灾体系比较研究,D5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世界政治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