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接受反应文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作 者: 吴小丽
导 师: 杜宁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接受反应文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批评实践 接受研究 效应研究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接受反应文论是20世纪西方最为重要的批评流派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界引入了这一批评理论,并与中国文学研究结合起来。本文重点对接受反应文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结合进行考察,探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内接受研究效应研究的实绩和存在的不足,以及西方接受反应文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论文共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章:考察国内学界对接受反应文论的理论探讨情况,包括引进、译介和理论研究的全面深化;这一探讨为学术思考的深入和批评实践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章:在学习借鉴大量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研究和效应研究进行考察。前者主要受姚斯美学主张的影响,注重挖掘和整理现代文学的读者理论与读者接受思想,进行文学接受史写作的尝试,考察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读者接受情形,并运用期待视野展开本文分析;后者主要受伊瑟尔美学思想的影响,围绕空白与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等一系列核心范畴对本文进行细致深入的解读,从而揭示出本文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第三章:总结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反应研究取得了哪些实绩,同时又存在着怎样一些不足,并对西方接受反应文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进行审视。结语:由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反应研究所引发的思考,以及对于这一学术领域发展前景的期待。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英文摘要  6-8
导论  8-11
第一章 理论探讨的深入  11-17
  第一节 介绍、翻译与引进  11-13
  第二节 研究的全面深化  13-17
第二章 批评实践的展开  17-38
  第一节 研究概述  18-23
    一 论文的发表和著作的出版情况  18-21
    二 研究的特点  21-23
  第二节 接受研究  23-33
    一 现代文学读者理论的重新发现  23-24
    二 作家作品接受研究  24-33
    三 期待视野  33
  第三节 效应研究  33-38
    一 本文的空白与召唤结构  34-36
    二 游移视点与格式塔建构  36-37
    三 隐含的读者  37-38
第三章 接受反应文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38-44
  第一节 实绩与存在的问题  38-40
  第二节 在互动中彼此推进  40-44
    一 西方接受反应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40-42
    二 立足本土、融贯中西的学术追求  42-44
结语  44-47
参考文献  47-52
后记  52

相似论文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I206.09
  2. 胡风文艺批评风格阐释,I206.6
  3. 黄生诗学思想与其批评实践,I207.22
  4. 《边城》接受研究,I207.42
  5. 补经胶囊补肾养血调经的生物学效应研究,R285
  6. 李健吾印象批评探析,I206.09
  7. 《家》的接受研究,I207.42
  8. 青少年对流行音乐“中国风”的文化解读,J605
  9. 许地山小说接受研究,I207.42
  10. 论李长之的批评理论及其实践,I206.09
  11. 《静静的顿河》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研究(1949-2008),I512
  12. 《史记》在元杂剧中的接受研究,I207.3
  13. 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研究,I06
  14.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研究,I207.22
  15. 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I561
  16. 甘肃省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实证研究,F224
  17. 鲁迅翻译思想与其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效应,H059
  18. 祖咏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19. 稻田复种轮作系统下作物生产力及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与综合评价,S511
  20. 《老人与海》在中国,I712.074
  21. 《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研究》,I206.7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