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的研究

作 者: 张涛
导 师: 李国英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葡萄烂果病原 常规鉴定 分子鉴定 RAPD分析 大发生因素
分类号: S436.63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在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上发生了严重的烂果病,导致一些果园大量减产甚至绝产,极大地影响了葡萄的正常生产。为了明确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果实烂果病的主要病原,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打好基础,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及对具有典型烂果症状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和常规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查明引起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其中以灰葡萄孢菌为主,占65.6%;次为黑曲霉,占13.1%;黑根霉只占9.8%。其诱因主要与当年激素使用次数较多、用量超标和8月上旬久旱遇雨造成大量裂果有关,并且与品种抗病性也有密切关系。生物学特性观察表明,灰霉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0℃,生长的pH值范围是3-9,最适pH值为5;黑曲霉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30℃,pH值范围为3-9,最适宜pH值为6;黑根霉在15-35℃菌丝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0℃,pH值范围为3-9,最适宜的pH值为5。光照条件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基本无影响;灰霉菌和黑根霉寄主范围较广,而黑曲霉的寄主范围则相对较窄。经品种抗病性测定和田间发病情况调查:红提、巨峰、木纳提等对灰霉和黑曲霉的抗性较强,而无核紫对三种菌的抗性均较差,这与田间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由于引起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的主要病原是灰霉菌,因此对来自葡萄和棉花的不同来源的灰霉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来自棉花的灰霉菌和来自葡萄的灰霉菌对葡萄和棉花的致病力基本相同,且其最适生长温度和菌丝生长速度也基本一致。但来自棉花的灰霉菌比来自葡萄的灰霉菌产生菌核的能力强。经过对分离的各灰霉菌株提取DNA并采用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供试的8个随机引物中的4个能够对10个供试菌株DNA都有扩增产物出现。供试菌株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阈值0.37处,供试的10个菌株可以分为4个RAPD群(Ⅰ,Ⅱ,Ⅲ,Ⅳ)。第1类群包括2个菌株,即编号为1,2的菌株,均从石河子地区葡萄上分离;第Ⅱ类群包括3个菌株,即编号7,8,10的菌株,均从石河子地区棉花上分离;第Ⅲ类群包括2个菌株,即编号为3,9的菌株分别从石河子地区葡萄和棉花上分离;第Ⅳ类群包括3个菌株,即编号为5,4,6的菌株,分别从伊犁、博乐和阿拉尔地区的葡萄和棉花上分离。可见RAPD菌群的划分与寄主和地域有一定的联系。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15
  1.1 葡萄烂果病的危害  10
  1.2 葡萄烂果病的病原  10
  1.3 葡萄烂果病的症状  10-11
  1.4 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  11
  1.5 葡萄灰霉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  11-13
    1.5.1 葡萄灰霉病的症状  11-12
    1.5.2 葡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  12
    1.5.3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12-13
  1.6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  13-15
    1.6.1 利用ITS区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13-14
    1.6.2 RAPD方法分析  14-15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5-23
  2.1 烂果病病原鉴定  15-17
    2.1.1 病样的采集和分离  15
    2.1.2 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  15
    2.1.3 主要致病菌的病原鉴定  15-17
  2.2 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17-18
    2.2.1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7
    2.2.2 PH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7
    2.2.3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7
    2.2.4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17-18
    2.2.5 病原菌寄主范围的初步测定  18
  2.3 烂果病大发生因素的初步调查、研究和分析  18-19
    2.3.1 大田发病情况的调查  18
    2.3.2 葡萄烂果病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18
    2.3.3 激素用量和次数与烂果病发生的关系  18-19
    2.3.4 气候条件与葡萄烂果病发生的关系  19
  2.4 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19
    2.4.1 供试菌株  19
    2.4.2 供试药剂和浓度  19
  2.5 不同来源灰霉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及RAPD分析  19-23
    2.5.1 不同来源灰霉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19-20
    2.5.2 不同来源灰霉病菌致病性的测定  20-21
    2.5.3 灰霉菌的RAPD分析  21-23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3-44
  3.1 烂果病病原鉴定  23-28
    3.1.1 病样的采集和病原分离结果  23
    3.1.2 致病性测定结果  23-25
    3.1.3 主要病原菌鉴定结果  25-28
  3.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8-32
    3.2.1 温度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8-29
    3.2.2 pH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29-31
    3.2.3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31
    3.2.4 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31-32
    3.2.5 病原菌寄主范围的初步测定  32
  3.3 烂果病大发生因素的初步调查、研究和分析  32-35
    3.3.1 大田发病情况的调查  32
    3.3.2 葡萄烂果病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32-34
    3.3.3 激素用量和次数与烂果病发生的关系  34-35
    3.3.4 气候条件与葡萄烂果病发生的关系  35
  3.4 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35-36
  3.5 不同来源灰霉菌致病性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6-44
    3.5.1 不同来源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36-38
    3.5.2 不同来源灰霉病致病性的测定  38-39
    3.5.3 灰霉菌的RAPD分析  39-44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4-46
参考文献  46-50
致谢  50-51
作者简历  51-52
导师评阅表  52

相似论文

  1.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2. 大豆种子老化的生理生化特征和RAPD分析,S565.1
  3. 湖南省部分地区鸡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及rDNA ITS序列分析研究,S858.31
  4. 用分子鉴定方法对岩礁海藻附植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的探索研究,Q958.8
  5. 安徽常绿杜鹃花上斑痣盘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及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分子鉴定,S763.1
  6.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STS标记开发初探,S792.39
  7. 新椒10号辣椒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的建立,S641.3
  8. 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病毒种类的ELISA检测及分子鉴定,S436.412
  9. Pseudomonas syringae致病变种的分子鉴定技术及其应用,S432.4
  10. 黑龙江省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S436.42
  11. 秦岭野生兰属植物组织培养及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S682.31
  1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1575A的研究,S565.4
  13. 菌床养猪中主要细菌的分离鉴定,S858.28
  14. 新疆加工番茄顶端黄化病因分析及马铃薯M病毒的鉴定,S436.412
  15. 渤海鱼类寄生异尖属线虫的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S941
  16. 海南槟榔种质遗传多样性与槟榔黄化病发生关系研究,S763.7
  17. 养殖锯缘青蟹支原体病原的分离与鉴定,S945
  18. 犬源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对攻毒幼犬的保护作用,S852.6
  19. 云南野生枇杷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鉴定与分类研究,S667.3
  20. 两种植原体病害的分子检测与鉴定,S432.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浆果类病虫害 > 葡萄病虫害 > 病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