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昌30井区烃源岩特征及油气源分析

作 者: 厚刚福
导 师: 董清水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海洋地质学
关键词: 伊通盆地 岔路河断陷 昌30井区 烃源岩特征 油源对比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岩心精细描述、测井解释与地震资料处理,确认昌30井区生油岩系主要为湖泊相和外源湖底扇相,并进一步识别出6种沉积亚相、13种沉积微相。其中双阳组—永吉组沉积期,湖盆内广泛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沉积了三套巨厚暗色泥岩,为研究区内油气生成奠定了基础。通过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对研究区主要层段暗色泥岩成烃条件进行了分析。其中双一段、奢一段暗色泥岩属于好的烃源岩;双二段、双三段、永二段和永三段暗色泥岩均为较好烃源岩;永四段暗色泥岩属于较差烃源岩。综合研究区各钻井油气分布情况,目前发现的含油气层主要分布于奢一段、永二段以及万一、万二段。油源对比结果显示,昌30井区奢一段原油既有双阳组烃源岩供给,又有奢一段烃源岩供给;永二段原油主要来自于其下伏的双阳组和奢岭组烃源岩;万昌组天然气的主要母岩应为双阳组烃源岩。综合上述分析,在明确研究区油气运移方向的基础上,探讨了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6
前言  6-12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6-7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7-9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9-10
  四、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0
  五、主要认识  10-12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12-18
  1.1 构造地质特征  12-15
  1.2 地层发育特征  15-18
第二章 昌30井区生油岩系沉积相分析  18-41
  2.1 生油岩系沉积相类型  18-33
  2.2 生油岩系沉积相展布规律  33-41
第三章 昌30井区烃源岩特征研究  41-69
  3.1 暗色泥岩发育特征  41-45
  3.2 主要层段暗色泥岩成烃条件分析  45-66
  3.3 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研究  66-69
第四章 昌30井区油气源分析  69-85
  4.1 油气源分析  69-80
  4.2 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  80-85
结论  85-87
参考文献  87-90
中文摘要  90-92
英文摘要  92-95
致谢  95-96
导师简介  96
作者简介  9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96

相似论文

  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来源研究,P618.13
  2. 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塔南凹陷油气来源研究,P618.13
  3. 伊通盆地梁家构造带油气成藏规律研究,P618.13
  4.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油气成因机制研究,P618.13
  5. 南堡凹陷输导体系控藏模式研究,P618.13
  6.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源对比与成藏过程分析,P618.13
  7. 环哈拉哈塘凹陷复式油气藏油气源精细对比及输导体系研究,P618.13
  8. 渤中凹陷烃源岩研究,P618.13
  9. 板桥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成因研究,P618.13
  10. 宋站南地区中浅层生烃条件研究与油源对比,P618.13
  11. 东营凹陷永新地区古近系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P618.13
  12.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生成、运移及成藏,P618.13
  13. 伊通盆地老莫里青地区双阳组一段储层精细描述,P618.13
  14. 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P618.13
  15. 松辽盆地及其周围典型盆地部分地球物理特征,P631
  16. 轮南奥陶系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机制,P618.13
  17. 储层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P618.13
  18. 酒西坳陷的生烃条件与油气源研究,P618.13
  19. 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及非构造圈闭预测,P539.2
  20.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源及含油气系统分析,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