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软弱围岩巷道U型钢可缩性支架联合支护机理研究

作 者: 肖锋
导 师: 漆泰岳
学 校: 西南交通大学
专 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
关键词: 软岩巷道 联合支护 壁后充填 锚注加固 模型试验 FLAC2D
分类号: TD3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53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煤炭一直占我国能源的70%以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煤炭开采越来越向深部发展,矿井软岩巷道的支护与维护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能否解决好软岩巷道的支护等问题,是煤炭开采向纵深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键,迫切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系统的论述了软岩的特征及其力学属性,软岩巷道破坏的特点,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软岩巷道的支护原则及其巷道的维护方法等。从软岩巷道承载机理出发,分析了软岩巷道支护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U型钢可缩性支架配合壁后充填锚注加固联合支护方法。本文重点采用显式有限差分二维模拟程序FLAC2D计算软岩巷道围岩与支架变形及压力。系统地分析了软岩巷道的变形破坏形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对支架承载能力的影响,对U型钢可缩性支架联合支护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计算和研究。并对河南陈四楼煤矿北轨运输大巷联合支护进行了相似模型试验和现场支护实践及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相互印证。本文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使软岩支护中的工程类比方法上升到定量分析,为软岩巷道围岩及支护压力和变形计算、巷道维护探索了新的途径。它能在软岩巷道的支护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4
  1.1 问题的提出  9
  1.2 研究现状  9-12
    1.2.1 软岩巷道支护理论发展现状  9-11
    1.2.2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内容  12-13
  1.4 研究方法  13-14
第二章 软岩巷道支护压力及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14-36
  2.1 软岩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力学属性  14-17
  2.2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特征  17-18
  2.3 软岩巷道围岩的承载机理  18-22
    2.3.1 最佳支护时间的确定  18-20
    2.3.2 软岩巷道围岩的承载机理  20-22
  2.4 软岩巷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22-26
    2.4.1 软岩巷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力学模型的建立  22-23
    2.4.2 力学分析  23-24
    2.4.3 破坏区半径的确定  24-25
    2.4.4 破坏区位移  25-26
  2.5 软岩巷道围岩应力确定的理论研究  26-34
    2.5.1 弹性区内的应力和位移  28-29
    2.5.2 塑性硬化区的应力和位移  29-31
    2.5.3 塑性软化区的应力和位移  31-32
    2.5.4 塑性流动区的应力和位移  32-33
    2.5.5 塑性流动区半径、软化区半径和硬化区半径  33-34
  2.6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34
  2.7 软岩巷道支护的基本原则与主要维护方法  34-36
第三章 U型钢可缩性支架联合支护机理  36-53
  3.1 施工工序  36
  3.2 联合支护机理  36-45
    3.2.1 可缩性U型钢支架  36-40
    3.2.2 壁后充填的作用与机理  40-43
    3.2.3 锚注加固的作用与机理  43-45
  3.3 联合支护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45-51
    3.3.1 工程简介  45-46
    3.3.2 地质条件及支护结构设计  46-47
    3.3.3 特征曲线法支护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47-51
  3.4 本章小结  51-53
第四章 相似模型试验  53-64
  4.1 相似关系  54-56
    4.1.1 相似定理  54-56
    4.1.2 试验相似关系的确定  56
  4.2 试验原型及相似材料  56-57
    4.2.1 原型巷道  56
    4.2.2 相似材料  56-57
  4.3 模型试验装置及量测系统  57-59
    4.3.1 模型试验装置  57-59
    4.3.2 量测系统  59
  4.4 试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59-62
    4.4.1 试验步骤  59-60
    4.4.2 试验结果分析  60-62
  4.5 本章小结  62-64
第五章 数值计算  64-79
  5.1 概述  64-68
    5.1.1 数值模拟的目的与方法  64
    5.1.2 显式有限差分二维模拟程序—FLAC~(2D)简介  64
    5.1.3 莫尔—库仑模型  64-66
    5.1.4 FLAC的求解过程  66-68
  5.2 联合支护方法的数值分析  68-78
    5.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68-70
    5.2.2 计算结果分析  70-78
  5.3 本章小结  78-79
第六章 现场量测  79-84
  6.1 现场量测项目及方法  79-81
  6.2 数据处理与分析  81-83
    6.2.1 围岩变形量测及数据分析  81-82
    6.2.2 围岩与支架接触压力量测及数据分析  82-83
  6.3 量测结果与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83-84
第七章 主要影响因素对支架承载能力的分析  84-108
  7.1 支架背后空洞对支架承载能力的影响  84-96
    7.1.1 拱顶空洞对支架承载能力的影响  84-91
    7.1.2 不同空洞位置对支架承载能力的影响  91-96
  7.2 充填层刚度对支架承载能力的影响  96-101
  7.3 锚注加固对支架承载能力的影响  101-106
  7.4 本章小结  106-108
结论  108-110
致谢  110-111
参考文献  111-11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14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114

相似论文

  1. 实际海浪环境下大尺度模型试验技术研究,U661.7
  2. 常规岛主厂房通风模式优化与数值模拟的研究,TU834
  3. 1500米水深张力腿平台运动和系泊特性数值与试验研究,U661.7
  4. 砂土地基上箱形基础基底反力试验研究,TU471.16
  5. 电动舵机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TJ765.3
  6. 储油罐平台动力模型试验研究,TE972
  7. 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损伤分析,TV642.3
  8. 阶梯消能与辅助消能工联合应用的试验研究,TV653
  9. 现代建筑栓焊钢结构焊接应力和变形研究,TU391
  10. 沉管管段系泊状态下缆绳受力试验研究,U451
  11. 高速铁路正交异性整体钢桥面试验研究,U443.31
  12. 钢—混凝土塔座预应力结合段受力性能研究,U441
  13. 特长公路隧道非对称风量U式互补纵向通风模式研究,U453.5
  14. 高墩大跨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模型试验研究,U441.3
  15. 铁路路堤震陷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U213.11
  16. 合成月壤与足垫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V416.8
  17. 黄河沙质河床丁坝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研究,TV131.6
  18. 吸力锚承载力模型试验软粘土层制备及沉贯试验研究,TU43
  19. 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加卸载响应比规律的物理模型试验及其破坏机理研究,P642.22
  20. 高家梁煤矿巷道加固与数值模拟研究,TD353
  21. 柔刚性U型钢支架控制宁庄井软岩巷道变形应用研究,TD35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矿业工程 > 矿山压力与支护 > 矿井支护与设备 > 巷道支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