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关于法国大骚乱的新闻报道中语言的欺骗性

作 者: 贾辉
导 师: 叶起昌
学 校: 北京交通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欺骗 欺骗性语言 解读欺骗 符号学方法 新闻话语
分类号: H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8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谎言随处可见。我们现在比以往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种具有欺骗性的交流模式,谎言被各行各业的人们频繁使用。学者和大众越来越注意到,媒体、政客、营销人员、合伙人、朋友、甚至爱人之间都充斥着大量谎言。因此,解读欺骗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胃。然而,现有对于语言欺骗性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法律实施、政治领域、以及心理学方面,尚未涉及到语言自身,即语言的欺骗性本质。语言,作为交流的符号,或一种表现形式,不可避免的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本论文选取新闻话语作为语料,采用符号学的方式进行分析,考察并揭示了新闻报道中语言是如何欺骗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对文本(话语)中语言欺骗性的认识,增强语言意识,从而更透彻地理解符号的本质。本论文由以下五章组成。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语料来源,接着简要说明了研究的方法论以及论文的结构组成。第二章系统介绍了前人对于欺骗性语言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这些研究理论的成就与局限:基于标准的内容分析法(CBCA),实际检测法(RM),科学内容分析法(SCAN),言语即时(直接)法(VI)以及人际欺骗理论(IDT)。第三章分析欺骗性语言的普遍性,介绍Galasinski和其他学者关于语言欺骗性的定义。通过分析符号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尝试性地定义语言的欺骗性,并且强调符号学方法对于语言分析的重要性。第四章讨论关于语言欺骗性的分析理论。这一理论主要针对新闻话语进行分析,指出新闻报道中语言的欺骗性本质。本文介绍最常见的解读欺骗的几种方法。名物化是最典型、最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分析其语言特征及功能:使用间接性词汇、弱化攻击性等,为掩盖真实意图而隐瞒某些重要信息,从而揭示新闻报道中名物化是如何造成欺骗的。此外,频率词、指代模糊语、不定代词/形容词以及范围变动语等也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用于语言欺骗的方式,本文也从这几方面对语料进行详细分析。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本论文的意义以及对以后研究的设想,同时也讨论主本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本论文是采用符号学方法分析媒体话语中语言欺骗性的首次尝试,为今后的同类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但是对欺骗的解读方式的分析可能还不够全面和精确,当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时,我们对语言的欺骗性会有更深刻理解,对欺骗的解读也会更准确。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5-6
摘要  6-7
Abstract  7-9
Table of Contents  9-11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14
  1.1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1
  1.2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11-12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12
  1.4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2-14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14-20
  2.1 Criteria-Based Content Analysis  14-15
  2.2 Reality Monitoring  15
  2.3 Scientific Content Analysis  15-16
  2.4 Verbal Immediacy  16-17
  2.5 Interpersonal Deception Theory  17-18
  2.6 Summary  18-20
Chapter Ⅲ The Definition of Deception  20-28
  3.1 The prevalence of Deception  20-21
  3.2 The Galasinski's definition of Deception  21-23
  3.3 The definition of Deception by other researchers  23-24
  3.4 The working definition of Deception in this thesis  24-27
    3.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iotics and linguistics  24-25
    3.4.2 The semiotic definition of Deception  25-27
  3.5 Summary  27-28
Chapter Ⅳ Analysis of Language Deception From the Semiotic Perspective and Case Study  28-39
  4.1 Deceptiveness of language in news reports  28-29
  4.2 The semiotic approach to Language Deception in news reports on French Riots  29-38
    4.2.1 Nominalization  30-33
    4.2.2 Frequency Words  33-34
    4.2.3 The Irregularities of Reference  34-36
    4.2.4 Indefinite Pronouns\Adjectives  36-37
    4.2.5 Rounders  37-38
  4.3 Summary  38-39
Chapter Ⅴ Conclusion  39-42
  5.1 Concluding Remarks  39-40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40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40-42
Bibliography  42-47
Appendix  47-53

相似论文

  1. 中国新闻话语六十年变迁,G219.29
  2. ARP欺骗防御系统设计与实现,TP393.08
  3. 电影海报功能符号学角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052
  4. 基于用户行为的网络广告点击欺骗检测与研究,TP311.13
  5. 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研究,TN974
  6. 宽带DRFM相参性分析与对抗技术研究,TN974
  7. 英语广播新闻话语的语言学分析,H315
  8.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存在主义探究,I712.074
  9. 《公众的怒火》对美国政治的透视,I712
  10. 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研究,G212
  11. 基于IPv6的延边大学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研究与实现,TP393.08
  12. ARP协议欺骗的分析与防范,TP393.08
  13. 基于NDIS中间层驱动的ARP欺骗防范设计,TP393.08
  14. 秘密共享方案在电子选举方面的应用,O29
  15. 基于TPM的IPv6网络安全架构研究,TP393.08
  16. 应用于人脸识别中的反照片欺骗检测方法研究,TP391.41
  17. 中美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六十周年国庆报道的批评性研究,H315
  18. 新闻话语对舆论导向研究,H052
  19. 新闻话语的意义建构:多模态话语分析,H052
  20. 大学生学业欺骗行为模型建构,G642.0
  21. 社会冲突议题的新闻话语研究,G210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言理论与方法论 >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