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学习需求研究

作 者: 贾凡
导 师: 高志敏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成人教育学
关键词: 城市化农民 学习需求 质的研究方法 生活世界
分类号: G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6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个新型社会群体——“城市化农民”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关于该群体的教育与学习问题,也正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从成人教育的视角出发,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在上海郊区B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地观察与访谈,获得了当地农民日常生活的第一手资料。离开研究现场后,笔者在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描述的基础上,又以多学科的理论成果为分析工具对B村农民群体的学习需求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阐释。论文共十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述评;最后,对质的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过程,以及最终成文过程进行了详尽地展示和说明。第二、四、六、七章,对B村农民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而深入地描述。其中,第二章“只有读书才有出路”,以某一个家庭的生活故事为主线讲述了B村农民关于读书与学习的生活现状;第四章“愿意做农民”与“农民的待遇”,刻画了社会身份发生转变后地B村农民的经济生活;第六章“关你什么事”,展示了B村农民的社会交往生活;第七章“新文化”与“新生活”,勾勒了B村农民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与展望。第三、五、八章,主要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等,分别对B村农民不同生活领域中的学习需求进行了深入挖掘与解释。其中,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分析,第五章是对第四章的分析,第八章是对第六、七章进行的分析。第九章,“农民”学习需求的绽显。是在第三、五、八章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三章中的农民学习需求做出进一步地梳理、总结与提炼,并最终呈现了B村农民学习需求的各种形态、共同特征,及其产生与满足的基本过程。第十章,并非结局的尾声。对研究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具体包括:与研究目的的呼应,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研究效度问题。此外,对与本论文相关的若干学术问题进行了更为深远的探讨,具体包括:对成人生活世界的反思,对成人教育研究的重新理解,以及对B村学习故事的畅想。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3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12-13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2
    二、农民的城市化  12-13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15
    一、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研究  13-14
    二、关于成人学习需求的研究  14-15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15-31
    一、为什么选择质的研究方法  15-18
    二、研究前的设想和准备  18-19
    三、重要概念的悬置  19-21
    四、在现场: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1-26
    五、离开现场:原始资料的分析与归纳  26-28
    六、成文过程与说明  28-31
第二章 “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31-42
  第一节 “书香门第”  31-33
    一、“读书”与“出路”  31-32
    二、“开明的父辈”  32-33
  第二节 从“局限”走向“开阔”  33-40
    一、毕业与找工作中的“局限”  33-34
    二、工作中的“局限”  34-37
    三、“从后往前看”:“一个缓冲的过程”  37-40
  第三节 “每届只有一两个”  40-42
    一、五兄弟时代  40
    二、江小天时代  40-41
    三、现在的情况  41-42
第三章 “农民”学习需求的深入挖掘(之一)  42-57
  第一节 关于“读书”与“出路”的解读  42-45
    一、B村的“读书”与“出路”  42-43
    二、“书香门第”的“读书”与“出路”  43-45
  第二节 从“局限”走向“开阔”:集体无意识的显现  45-46
    一、“书香门第”的集体无意识:“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45-46
    二、“只有读书才有出路”:集体无意识的差异性显现  46
  第三节 从“局限”走向“开阔”:学习需求的显现轨迹  46-57
    一、大胆假设:对“读书”与“出路”的先天需求  47-48
    二、小学:“读书”需求的满足与“出路”需求的萌芽  48
    三、江小天对“出路”的表达:摆脱“局限”与走向“开阔”  48-49
    四、“民办外国语中学”:摆脱新“局限”的学习需求  49-51
    五、“工作”:再次摆脱新“局限”的学习需求  51-52
    六、“缓冲”:“从后往前看”中的学习需求解读  52-55
    七、摆脱“局限”与走向“开阔”的自主性  55-57
第四章 “愿意做农民”与“农民的待遇”  57-65
  第一节 “不要小看这房子”  57-58
    一、“批地造房子”  57-58
    二、房东的收益  58
  第二节 “进村办厂当工人”  58-61
    一、“进工厂就不用务农了”  58-59
    二、村办厂的“待遇”  59-60
    三、“愿意做农民”的“代价”  60-61
  第三节 “向往早日动迁成为居民”  61-62
    一、“转户口”:“村里面的居民”  61
    二、“动迁”:“小区里的居民”  61-62
  第四节 “希望尽早得到动底的钱”  62-65
    一、什么是“动底”  62-63
    二、“早点撤村撤队”  63
    三、“农龄是固定的”  63
    四、“家底到底有多少”  63-65
第五章 “农民”学习需求的深入挖掘(之二)  65-77
  第一节 现代“农民”的学习及其经济理性特征  65-72
    一、现代“农民”的新需求  65-66
    二、满足需求的学习行为及其经济理性特征  66-72
    三、B村“农民”的集体经济理性  72
  第二节 B村“农民”学习行为背后的需求偏好  72-77
    一、B村“农民”的需求偏好分析  73-74
    二、生存需求对“农民”学习行为的影响  74-77
第六章 “关你什么事”  77-84
  第一节 “三代同堂”  77-79
    一、“不要你们管”  77
    二、“我的女儿,我打,关你什么事”  77-78
    三、“怎么劝她也不听”  78
    四、“跟我联系不大了”  78-79
  第二节 “人心变了、社会风气变了”  79-81
    一、“怎么一家不认识一家了”  79-80
    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80-81
  第三节 “来这里的人,层次还是上不去”  81-84
    一、“市区拆迁户”与“本地人”  81-82
    二、“外地打工者”与“本地人”  82-84
第七章 “新生活”与“新文化”  84-89
  第一节 “向往拆迁”  84-85
    一、“进度太慢”  84
    二、“这就算落实下来啦”  84-85
  第二节 “新文化”:未来的小区生活  85-87
    一、从“棋牌室”到“活动室”  85
    二、从“打麻将”到“唱歌跳舞”  85-86
    三、从“村委会”到“居委会”  86
    四、从“私房”到“公房”  86-87
    五、“来这里的人,层次会慢慢上来”  87
  第三节 “也有担心的事”  87-89
    一、“遇到不好的邻居怎么办”  87-88
    二、“他进去,我就不进去”  88
    三、“会蛮闷的”  88-89
第八章 “农民”学习需求的深入挖掘(之三)  89-99
  第一节 B村“农民”社会关系中的学习需求  89-95
    一、血缘与地缘: B村“农民”的传统社会关系  89-91
    二、“关你什么事”:社会关系的转变及其学习需求  91-95
  第二节 B村“农民”未来生活中的高层级需求  95-99
    一、高层级需求的隐现  95-97
    二、尴尬的高层级需求  97-99
第九章 “农民”学习需求的绽显  99-115
  第一节 “农民”学习需求的划分  99-106
    一、不同生活空间背景下的学习需求  99-101
    二、不同时间背景下的学习需求  101-102
    三、长期学习需求与近期学习需求  102-103
    四、低层级学习需求与高层级学习需求  103
    五、正式的学习需求与非正式的学习需求  103-104
    六、内隐的学习需求与外显的学习需求  104-105
    七、个体的学习需求与群体的学习需求  105
    八、匮乏性学习需求与自主性学习需求  105-106
    九、积极的学习需求与消极的学习需求  106
  第二节 “农民”学习需求的特点  106-109
    一、学习需求的心理体验性  107
    二、学习需求的驱动性  107-108
    三、学习需求的指向性  108
    四、学习需求的无意识性  108-109
  第三节 “农民”学习需求的产生与满足  109-115
    一、学习需求的产生  109-110
    二、学习需求的满足  110-112
    三、学习需求满足后的结果  112-115
第十章 并非结局的尾声  115-125
  第一节 研究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115-117
    一、与研究目的的呼应  115-116
    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116
    三、研究效度问题  116-117
  第二节 “渐行渐远”的B村故事  117-125
    一、对成人生活世界的反思  118-120
    二、对成人教育研究的重新理解  120-123
    三、对B村学习故事的畅想  123-125
主要参考文献  125-129
后记  129

相似论文

  1. 广州市高中物理教师继续学习需求与有效培训策略研究,G633.7
  2.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3. 论中学历史教育的“生活世界”趋向,G633.51
  4. 符号学视角下的文本世界与人的生活世界,H0
  5. 非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写作需求分析研究,H319
  6. 商务英语在校学习者的需求分析,H319
  7.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建立及其实施策略研究,G641
  8. 四级后学生学习需求实证研究,H319
  9. 狂欢视野下的民间小戏,J825
  10. 重庆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G726
  11. 需求分析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H319
  12. 论哈贝马斯“危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C91-0
  13.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饭店企业社会责任研究,F719
  14.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B516
  15. 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B089
  16. 语文德性教育的心学观照,G633.3
  17. 农村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农民收入增长,F832;F323.8
  18.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F327
  19. 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视域”概念,B516.52
  20. 意义构造与生活世界,B516
  21.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市民社会”思想之比较,D09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 > 农民业余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