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演进

作 者: 郝平生
导 师: 王李金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中国近代大学 壬年学制 教学体系
分类号: G64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大学产生于社会大变动的清朝末年,它不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自然延伸与演进,而是借鉴西方高等教育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代大学经历了仿效日本——学习德国——借鉴美国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主要以近代中央政府颁布的三个“壬年学制”为基本线索。清末民初制定的“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近代化的过程,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三个重要分界点。本文拟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大学内部入手开展研究,期望通过重点考察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三个“壬年学制”的演变过程,结合当时著名的几所大学教学运作的实际状况,分析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近代化之路。本文由绪论、学制纵向的考察、学制横向的比较、启示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本章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并对本领域的学术研究状况作了简要说明,最后述说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三个“壬年学制”的历史演进。本章是从纵向的角度考察三个学制的演进,探索其历史发展进程。分别叙述了各学制出台的时代背景、学制内容总的一个概况、针对大学的具体规定以及对在学制制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评述。第三部分,三个学制下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组成要素的分析比较。本章是从横向的角度比较三个学制的特征,分析其内部组成要素。这一部分主要从教学体系中包含的学科、课程、师资、教育宗旨这四个主要要素展开分析比较。其中学科中涉及到经学科的存废、学科结构的优化等内容,课程中对课程内容、具体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做了论述。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在演进过程中留给我们的启示。本章在前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在向近代化的演进过程中所留给后人的经验与教训。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近代大学一直没能处理好坚守教育规律与适应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这仍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1.1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11-12
  1.2 学术史回顾  12-16
    1.2.1 有关教育史著作中对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研究  12-13
    1.2.2 有关大学校史著作中对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研究  13-14
    1.2.3 相关主题论文对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研究  14-15
    1.2.4 相关史料的整理公布  15-16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7
第二章 三个"壬年学制"的历史演进  17-31
  2.1 "壬寅-癸卯学制"确立了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基本模式  17-23
    2.1.1 "西潮东渐"与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  17-19
    2.1.2 "壬寅-癸卯学制"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19-20
    2.1.3 《大学堂章程》与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初建  20-21
    2.1.4 张百熙、张之洞、李提摩太等人的贡献  21-23
  2.2 "壬子-癸丑学制"完善了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  23-26
    2.2.1 清政府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23
    2.2.2 "壬子—癸丑学制"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23-25
    2.2.3 《大学令》与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完善  25
    2.2.4 蔡元培的贡献  25-26
  2.3 "壬戌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基本成型  26-31
    2.3.1 留美教育与美国教育制度的引入  26-27
    2.3.2 《学校系统改革案》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27-28
    2.3.3 大学相关制度的修订与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的成熟  28-29
    2.3.4 留美学生群体的贡献  29-31
第三章 三个学制下近代大学教学体系组成要素的分析比较  31-49
  3.1 学科设置的演进  31-36
    3.1.1 学科结构的优化  31-33
    3.1.2 经学科的存废  33-34
    3.1.3 预科的存废  34-35
    3.1.4 三个学制下几所著名大学的学科设置  35-36
  3.2 课程体系的演进  36-42
    3.2.1 课程内容  36-38
    3.2.2 三个学制下几所著名大学的课程设置  38-42
  3.3 教师资格身份的变化  42-46
  3.4 教育宗旨的演进  46-49
第四章 中国近代大学教学体系在演进过程中留给我们的启示  49-53
  4.1 要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育的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49-50
  4.2 要处理好借鉴西方与教育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50-51
  4.3 要处理好学制的连续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51-53
参考文献  53-57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7-58
致谢  58-59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9-61

相似论文

  1.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2.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3. 艺术类高校园林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TU986-4
  4. 论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特点及其贡献,J616
  5. 高中地理开放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G633.55
  6. 中国林业高校家具设计专业(方向)教育模式的研究,TS664-4
  7. 中国近代大学内部权力研究,G649.29
  8. 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1902-1937),K257;K258
  9. 权力的表达:中国近代大学教授权力制度研究,G649.2
  10. 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研究,G647.12
  11. 上海市高等院校空间设计国际合作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50-4
  12. 对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再认识,J214
  13.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G712.4
  14. 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J0-4
  15.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642.4
  16.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J213-4
  17. 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G642.4
  18. 高师院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G652.4
  19. 利用乡土资源优化美术教学体系的研究,G633.955
  20. 水利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研究,TV21-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高等教育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