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网络结构及暂态能量的电力系统失步解列方案的研究

作 者: 孟祥侠
导 师: 蔡国伟
学 校: 东北电力大学
专 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暂态稳定 输电网络 结构保持 临界割集 失步解列
分类号: TM7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5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详细地回顾了基于结构保持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以及失步解列装置的历史发展以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失步解列装置普遍存在的误动、拒动以及解列点选取上的困难,探索了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其基本思想是利用耦合的思想形成网络中割集的权系数,按照权系数的大小识别网络中的脆弱环节,并由输电网络本身固有的分区分层的结构特点,识别网络中最易导致系统失稳的临界割集。为失步解列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布点奠定了基础。失步解列作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整个电网不致完全崩溃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在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暂态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支路两端相角差作为失步解列原理的判据;对失步解列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布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解列点的选取不应仅以平息振荡为原则,还应保证尽量增强解列后子系统的自恢复能力;并对解列后系统应采取的控制对策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通过对6机系统以及NEW ENGLAND 10机系统进行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5
  1.1 课题背景  8-9
  1.2 基于结构保持的电力系统暂稳研究现状  9-10
  1.3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失步解列的研究现状  10-12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3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5
第2章 支路暂态势能函数及其分布特性分析  15-28
  2.1 引言  15
  2.2 支路暂态势能函数的建立  15-21
  2.3 支路暂态势能在网络中的分布特性  21-23
  2.4 仿真与分析  23-26
  2.5 本章小结  26-28
第3章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结构相关性分析  28-49
  3.1 引言  28
  3.2 导纳阵耦合的思想  28-32
  3.3 利用耦合值进行加权,形成割集权系数  32-33
  3.4 网络中临界割集的识别  33-39
  3.5 算例与分析  39-48
  3.6 本章小结  48-49
第4章 电力系统失步解列方案的研究  49-66
  4.1 引言  49
  4.2 失步时电气量的变化特点及目前国内高压电网解列装置的失步判据  49-52
  4.3 基于支路两端相角差的失步解列判据  52-54
  4.4 失步解列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布点  54-55
  4.5 解列点的选取  55-56
  4.6 解列后子系统应采取的相应控制对策  56-59
  4.7 算例与仿真  59-65
  4.8 本章小结  65-66
结论  66-67
致谢  67-68
参考文献  68-70
附录  70-76

相似论文

  1. 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研究,TM744
  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优化算法研究,TM712
  3. 风电与抽水蓄能互联系统稳定与控制,TV743
  4. 大型互联电网最大输电能力自动求解算法研究及软件开发,TM744
  5. 包头地区电网典型运行方式下安全稳定性分析,TM712
  6. 海油平台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计算,TM712
  7. 微网失步解列保护的研究,TM712
  8. 基于概率建模的电网安全性风险评估,TM743
  9. 超导限流器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分析,TM471
  10. 可控串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TM712
  11. 超导储能装置(SMES)用于改善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布局研究,TM712
  12. 多运行方式下的概率暂态稳定分析,TM712
  13.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直接法分析,TM712
  14. 考虑输电线路投运失败的输电网网架恢复方案评估,TM732
  15. 蒙西电网风力发电接纳能力研究,TM614
  16. 考虑动态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机组组合研究,TM73
  17. 含暂态稳定约束的电力系统最优潮流研究,TM711
  18. 基于暂态稳定的新疆电网区域传输极限分析研究,TM712
  19. 基于Hamilton理论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TM711
  20. 上海市城乡配电网数据采集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与设计,TM76
  21. AC/MTDC联合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TM71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