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筑的材料表现力

作 者: 李宇
导 师: 董春方
学 校: 同济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建筑材料 建筑表现力 木材 砖石 混凝土 玻璃 钢材 建构
分类号: TU-8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319次
引 用: 2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木材砖石混凝土玻璃钢材建筑材料的固有性质,新工艺、新观念和新组合在现代建筑表现力中的作用与效果,如空间感、色彩感、材料质感、平常材料的非常特质等。试图发掘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表现力中的潜能,探讨它们作为建筑设计元素之一,如何体现建筑师的个性,建筑甚至城市的个性、地域性以及历史文脉。真正使建筑材料在新时代的建筑设计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使中国现代建筑更多元化、更个性化、更人性化。 本文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课题背景,解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确立论述的前提。 第二部分综述建筑材料与建筑表现力。主要依据两条线索——时间线索与美学线索来揭示材料表现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以材料为线索,采用分类分析、纵横比较的方法具体分析比较各种建筑材料的固有性质,新工艺、新观念带来的新的表现形态和空间效果。 第四部分从建构层面阐述了运用建筑材料进行建筑表现的主要策略。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1章 绪论  11-14
  1.1 课题背景  11
    1.1.1 历史背景  11
    1.1.2 国内外现状  11
  1.2 问题的提出  11-12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2
    1.3.1 研究对象  12
    1.3.2 研究方法  12
  1.4 研究意义与预期目标  12-13
    1.4.1 研究意义  12-13
    1.4.2 预期目标  13
  本章小结  13-14
第2章 建筑材料建筑表现力  14-26
  2.1 建筑材料的发展  14-17
    2.1.1 历史回顾  14-15
    2.1.2 现状描述  15-16
    2.1.3 发展趋势  16-17
  2.2 建筑表现的基础  17-21
    2.2.1 艺术的真实性  17-19
    2.2.2 环境的适应性  19-20
    2.2.3 人性化的感受  20-21
    2.2.4 技术的精美  21
  2.3 材料表现的重要性  21-26
    2.3.1 材料表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22-23
    2.3.2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看材料表现的重要性  23-24
    2.3.3 设计环节中材料表现的重要性  24-26
第3章 建筑的材料表现力  26-60
  3.1 木构建筑的表现力  29-35
    3.1.1 木材的美学意义  29-30
    3.1.2 木材的结构表现力  30-31
    3.1.3 木材的材质表现力  31-32
    3.1.4 木材的色彩表现力  32-33
    3.1.5 木材的技术表现力  33-35
  3.2 砖石建筑的表现力  35-40
    3.2.1 砖石的美学意义  35-36
    3.2.2 砖石的结构表现力  36-37
    3.2.3 砖石的材质表现力  37-38
    3.2.4 砖石的色彩表现力  38-39
    3.2.5 砖石的技术表现力  39-40
  3.3 混凝土建筑的表现力  40-46
    3.3.1 混凝土材料的美学意义  40-41
    3.3.2 混凝土的结构表现力  41-42
    3.3.3 混凝土的材质表现力  42-44
    3.3.4 混凝土的色彩表现力  44-45
    3.3.5 混凝土的技术表现力  45-46
  3.4 玻璃建筑的表现力  46-51
    3.4.1 玻璃的美学意义  46-47
    3.4.2 玻璃的结构表现力  47
    3.4.3 玻璃的材质表现力  47-48
    3.4.4 玻璃的色彩表现力  48-50
    3.4.5 玻璃的技术表现力  50-51
  3.5 钢结构建筑的表现力  51-60
    3.5.1 钢结构的美学意义  51-52
    3.5.2 钢结构的结构表现力  52-54
    3.5.3 钢结构的材质表现力  54-56
    3.5.4 钢结构的色彩表现力  56
    3.5.5 钢结构的技术表现力  56-60
第4章 建筑材料的建构分析  60-70
  4.1 利用新技术发挥材料的潜力  60-64
  4.2 利用地方材料及对传统做法的改进  64-67
  4.3 给高技术注入高情感  67-70
结语  70-71
致谢  71-72
参考文献  72-75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5

相似论文

  1.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3.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4.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5.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6. 有限的环境抗争,X321
  7. 以写前活动提高英语“基础写作”能力的行动研究,G633.41
  8. 形式、意义、运用相结合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G633.41
  9.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10. 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820
  11. 基于思维导图的网络讨论式教学研究,G434
  12. 学生课程意识研究,G423
  13.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14.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G633.41
  15. 论文言传记阅读开展人物分析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G633.3
  16. 初中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实现,G434
  17. 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的应用,G633.955
  18. 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G633.8
  19.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2
  20.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G633.955
  21.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G633.5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艺术 > 建筑艺术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