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

作 者: 黄文杰
导 师: 严凤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文化 客家方言 情感表达 教育出版社 传承方式 传统文化 咬字吐字 客家民系 音乐特色
分类号: J6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34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任何一种民族艺术都有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客家文化中的精粹,它是在客家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客家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深烙着中原文化的印记。客家民系的历史是一部移民史,客家人民怀纳中古文化,融合徙经地和徙终地的文化因素,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 本课题试从粤东北的现状、客家源流及客家传统文化入手,探究客家山歌产生的背景和历史,分析了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语言特征、体裁划分、音乐特色传承方式,进而提出“绕绕韧韧”的唱腔风格、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腔、丰富多彩的衬词运用、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是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并以三位民间歌手为例初步归纳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文章分为四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 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理由、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粤东北客家传统文化中的客家山歌 本章从粤东北的概述、客家源流,客家传统文化谈到客家山歌,意在指出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客家传统文化中的山歌,我们应当把客家山歌放置于客家文化这一山歌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之中来进行研究。 第一节 粤东北概述 以介绍和综合分析的笔调,对粤东北地区的概况作了介绍和陈述。 第二节 客家源流 粤东北客家群体是客家民系的一部分,客家民系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艰辛的移民史。文章列举了诸位客家历史研究专家关于客家源流的观点和结论,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可知客家的迁移是从秦代赵佗的治理南越前开始的,由于戍边、战乱、政治等原因,其后客家群体又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迁徙,融合了徙经地和徙终地的文化因素,最终形成了以粤东北地区为中心的独具特色的粤东北客家文化。客家山歌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客家文化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第三节 客家传统文化 粤东北客家传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又是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的。本节论述了客家人重祖念根的观念、艰苦创业的精神、崇文重教的传统。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射出客家文化的内涵和客家群体的审美情趣。 第四节 粤东北客家传统文化与客家山歌 任何一种民族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赖于其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本节以粤东北客家山歌的传说、历史记载和山歌实例为依据展开论述,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山歌。 第三章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来演唱的传统民歌,客家语言的章句结构、音调韵律、修辞手法,共同形成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语言艺术,客家山歌语言的表现方式影响着客家山歌的体裁划分。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在山间田野演唱的歌曲,客家传统文化、客家人民的审美取向影响着客家山歌的音乐特色,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形成粤东北客家山歌节拍的多样性、节奏的自由多变、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调式的羽商、徵宫色彩等音乐特征。客家山歌传唱主要靠口传心授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多元的传承方式,作为客家文化瑰宝的客家山歌,粤东北客家山歌更凸显出其传承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 语言在民间歌曲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定的语言会产生特定的风格。本节从客家语言语音特征、声母特征、韵母特征、俗语运用四方面来分析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 第二节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体裁划分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态,其丰富形态的产生与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分不开的,反映了客家人民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取向。笔者依据客家山歌的语言运用、歌词表现方式将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划分为四个类别,即正板山歌、山歌号子、叠字山歌和尾驳尾山歌。 第三节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音乐特色 节拍的多样性、节奏的自由多变、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调式的羽商、徵宫色彩共同构成了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音乐特色。 第四节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 演唱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演唱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论述了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总结出关于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传承的几点建议。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文化是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将其放置于客家文化的生态环境中才可以得到良性的传承。 第四章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歌演唱艺术形式之一,结合三位民间山歌手的演唱可归纳出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为:绕绕韧韧的唱腔风格、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腔、丰富多彩的衬词运用、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演唱技术为:以真声为主,运用自然饱满的呼吸,清晰生动的客家方言咬字吐字,注重口腔、鼻腔和咽喉腔共鸣,强调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调运用,追求结实、丰满、嘹亮的音色和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 第一节 “绕绕韧韧”的唱腔风格 自然饱满的呼吸是正确演唱客家山歌的基础;清晰生动的客家方言咬字吐字、丰富多彩的衬词运用、委婉流畅的声韵音调是形成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之所以在客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客家山歌具有“绕绕韧韧”的唱腔风格能够贴近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而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之中,成为粤东北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第二节 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腔 从具体的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谱例和民间歌手的演唱分析可见,装饰音腔在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演唱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衬词运用 客家山歌的衬词内容主要与语言习惯和历史传说有关。丰富多彩衬词的运用使山歌的歌唱语言更为灵活多变,句式结构更为流动顺畅,山歌旋律更为潇洒动听,在衬词唱腔的延展中,既活跃了唱词,又使唱腔得到充分施展的余地,使曲调显得舒展而悠远,从而使山歌的唱腔“绕绕韧韧”,悦耳耐听。 第四节 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的民间歌曲,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是劳动者抒发内心情感、表达生活愿望的歌唱形式。词与乐的紧密结合、声与景的巧妙融汇、情与韵的高度统一构成了质朴醇厚情感表达的基础。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有多种演唱表达形式,本节以三位民间山歌手的演唱为例,归纳出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是以真声为主,运用自然饱满的呼吸,清晰生动的客家方言咬字吐字,注重口腔、鼻腔和咽喉腔共鸣,强调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调运用,追求结实、丰满、嘹亮的音色和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 结语 粤东北地区是传统客家山歌文化的“中心地带”,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继承了中原文化的基因,融合了吴楚越文化因素,在语言运用、音乐特征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客家特色。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射出客家群体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取向,是其群体生活内容和文化意识的表现形式和集中体现。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具有“绕绕韧韧”的唱腔风格、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腔、丰富多彩的衬词运用、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文章以较具代表性三位民间歌手的演唱为例,总结出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是以真声为主,运用自然饱满的呼吸,清晰生动的客家方言咬字吐字,注重口腔、鼻腔和咽喉腔共鸣,强调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调运用,追求结实、丰满、嘹亮的音色和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 笔者的初步研究工作是在许多专家和学者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归纳出关于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方面的一点心得,还有许多错漏和不足之处,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全文目录


中文文摘  4-10
第1章 绪论  10-15
  1.1 选题背景  10-11
  1.2 研究现状  11-13
  1.3 目的与意义  13-14
  1.4 研究方法  14-15
第2章 粤东北传统文化中的客家山歌  15-26
  2.1 粤东北概况  15-16
  2.2 客家源流  16-18
  2.3 客家传统文化  18-23
    2.3.1 重祖念根的观念  19-20
    2.3.2 艰苦创业的精神  20-21
    2.3.3 崇文重教的传统  21-23
  2.4 粤东北客家传统文化与客家山歌  23-26
第3章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  26-49
  3.1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  26-32
    3.1.1 客家方言的语音特征  27-28
    3.1.2 客家方言的声母特征  28-29
    3.1.3 客家方言的韵母特征  29-31
    3.1.4 山歌语言的俗语运用  31-32
  3.2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体裁划分  32-37
    3.2.1 正板山歌  32-33
    3.2.2 山歌号子  33-34
    3.2.3 叠字山歌  34-36
    3.2.4 尾驳尾山歌  36-37
  3.3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音乐特色  37-44
    3.3.1 节拍的多样性  38-40
    3.3.2 节奏的自由多变  40-42
    3.3.3 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兼有跳进  42-43
    3.3.4 调式的羽商、徵宫色彩  43-44
  3.4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  44-49
    3.4.1 记谱法产生前的传承方式  45-46
    3.4.2 记谱法产生后的传承方式  46
    3.4.3 研究性的传承方式  46-49
第4章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49-63
  4.1 “绕绕韧韧”的唱腔风格  49-53
    4.1.1 自然饱满的呼吸状态  49-50
    4.1.2 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  50-51
    4.1.3 委婉流畅的声韵音调  51-53
  4.2 从容舒展的装饰音腔  53-56
  4.3 丰富多彩的衬词运用  56-58
    4.3.1 与语言习惯有关的衬词  57
    4.3.2 与历史传说有关的衬词  57-58
  4.4 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  58-63
    4.4.1 词与乐的紧密结合  58-60
    4.4.2 声与景的巧妙融汇  60-61
    4.4.3 情与韵的高度统一  61-63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70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4. 碰撞与融合,R-092
  5. 教育情感及其评价研究,G451.1
  6.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7.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8. 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G633.51
  9. 钦努阿阿契贝和非洲传统文化的延续,I437.074
  10. 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
  11. 民间美术与现代广告设计交融之研究,J524.3
  12.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G647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空特性研究,D64
  14. 传统文化中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218.7
  15. 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954
  16.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B21
  17.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G120
  18.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热研究,G122
  19.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运用,J304
  20. 教育政策视角下的“京剧进课堂”调查研究,J821
  21. 论Web2.0平台音乐符号的情感表达作用,J605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声乐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