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消解二元对立论

作 者: 郑捷
导 师: 申富英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妇女写作 二元对立 和谐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二十世纪文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直处于文学评论的中心。目前有关伍尔夫妇女创作观的研究中,评论者多围绕伍尔夫的女权主义者身份展开探讨,试图通过分析她的个人经历或小说创作,给予伍尔夫及其创作观定位。他们的研究追溯了伍尔夫思想的社会历史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其创作观的社会内涵,但探讨伍尔夫文学思想本质特征方面则有较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研究时传记色彩过于浓厚,常常囿于单一的性别评判立场,而且多集中在其小说创作上。本文认为,如果扩大研究范围,不仅注重其小说创作,而且将其数量众多的散文和日记纳入考察视野,在充分研读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从看似二元对立的因素切入,可以揭示其文学思想的内涵与本质特征。因此,正确的理解和描述伍尔夫文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仍然是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从理智与情感、男性与女性、个体性格的多重复杂与兼容统一、个性与创作时的非个人性,几个看似二元对立的角度来分析伍尔夫的作品,并得出结论——伍尔夫摒弃二元双方的绝对对立,认为双方既互相对立又互为补充。正是在这种动态平衡里的和谐共存才确保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论文首先讨论了伍尔夫对情感与理智的认识。伍尔夫强烈反对妇女写作中呈现出的不具艺术性、个人化的愤怒。但在艺术创作中摈弃作为情感的表现形式之一的愤怒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否定广义上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相反,正是基于对情感的重要性的认知,伍尔夫才提出作家切不可让愤怒在创作中态意澎胀。伍尔夫在辨析妇女写作中暴露出的情感问题的同时,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她强调作家要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要紧扣人性主题,保持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在伍尔夫看来,情感必须与理性结合,也就是说,作家必须具备一种理性的情感艺术观,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作品。在讨论伍尔夫理性的情感艺术观的基础上,论文聚焦“双性同体”这个学术界颇具争议的概念。从人物塑造和修辞对其“双性同体”的概念进行分析,表达了两层含义:双性同体既是男女关系的最佳状态,也是一种创作的最佳心理状态.伍尔夫的这种从批判父权制到追求两性的对话和融合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了其思想从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个体不仅是男女两性的综合体,而且内在的自我具有更丰富的复杂性、多重性、多变性。分裂与理想的幻灭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因此现代主义作品里的主人公总是呈现出复杂的性格。作为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伍尔夫也对于描述内在的自我兴趣浓厚。因为,个体只有在明确自我身份的条件下才能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在伍尔夫的作品里,她的主人公无一例外的遭遇到了自我认同危机。他们焦虑、孤独、困惑、痛苦。在描述自我分裂的一面的同时,伍尔夫更强调自我的整合,他们超越了对立,超越了小我,与他人融合,从而揭示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可见,伍尔夫笔下的自我既有分裂的一面又有自我弥合。伍尔夫在创作中一直很注重个人存在意识的启蒙,然而作为写作者,如何处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写作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创作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个人的痕迹,但过作家又不可将作品过于个人化。对此,伍尔夫采取了一种中和的态度。一方面强调作家的个性指的是其思考能力和创作力,另一方面又主张作家应将应与作品融于一体,超越小我,建立大我,让读者与作品能建立普遍的链接。伍尔夫的艺术观体现了一名自觉的女艺术家的立场,她的文学观是建立在对文学进行整体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她将看似二元对立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其创作观体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开放的思维模式,这对于当今的文学理论建设向多元化发展,对当今妇女文学创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全文目录


ABSTRACT  5-8
中文摘要  8-10
Introduction  10-14
Chapter one Emotion & Reason  14-24
  1.1 Anger and Women’s Writing  14-17
  1.2 Emotion and Women’s Writing  17-19
  1.3 Reason and Women’s Writing  19-24
Chapter Two Man and Woman  24-34
  2.1 Gender Differences  24-25
  2.2 History of Androgyny  25-26
  2.3 Woolf's Androygny  26-33
  2.4 Significance  33-34
Chapter Three Divided Self and Unified Self  34-47
  3.1 The Dichotomy and Unification of Self  34-37
  3.2 The Plural and Fragmentary Sevles  37-40
  3.3 The Unified Selves  40-47
Chapter 4 Individuality and impersonaltiy  47-56
  4.1 Individuality  47-51
  4.2 Impersonality  51-54
  4.3 The Coexistence of Individuality and Impersonality  54-56
Conclusion  56-59
Bibliography  59-62
Acnkowledgements  62-63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3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4. 和谐教育视野下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与研究,G420
  5.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6.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8.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9.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10.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11.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12.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13.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14.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5.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6.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党关系研究,D665
  17. 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B978
  18.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9.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20.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21.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