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热泵式两段加热型开水器的研制

作 者: 江勇
导 师: 金云学
学 校: 江苏科技大学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电加热开水器 空气源热泵 加热控制模式 性能
分类号: TH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电加热开水器由于具有使用方便、快捷、占地小、易于自动控制等优点,正在逐步的替代传统的燃煤锅炉,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虽然电加热开水器在不断改进,但总存在电能不能高效利用的问题(与热泵相比),这不能很好的满足我们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节能型开水器是十分必要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是一种消耗少量的电能,将空气中大量免费的空气能转变为高温热能提供给用户的节能装置。但是受热泵热效率(制热系数)、压缩机的可靠性、机组的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常规的热泵热水技术来制取55℃以上的热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热泵热水的制备技术,目前还不能直接提供饮用开水。根据以上所述,本文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节能技术引入到电加热开水器中,并与先进的“步进补水,分层加热”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款新型节能型开水器。采用“两段加热”方式,有效利用热泵的节能优势,首先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将水从室温(15℃左右)预热至55℃左右,再由电加热机组将55℃左右的热水加热到符合饮用要求的温度的开水。主要的研究工作与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对产品的总体框架进行设计,确定热泵系统的具体流程和部件构成,再通过热泵循环的计算、选型,设计出符合电加热开水器的热泵机组各部件;2.为了较好的解决由热泵水箱向电加热水箱供水温度的稳定性问题,再考虑到环境温度对热泵机组运行的影响,本产品设计了两种加热控制模式:“自动模式”和“应急模式”。“自动模式”确保热泵水箱向电加热水箱供水温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从而使得产品的节能效果显著提高;“应急模式”确保在环境温度较低不利于热泵机组运行或热泵机组出现故障而无法运行时,依然可以为用户提供饮用开水。同时也设计了两种管理模式:“智能模式”和“全程模式”,便于开水器应用于不同的场所。3.依据产品的设计方案,制作了样机。4.测试了产品的相关性能,并绘制了环境温度、热水温度对输入功率、制热量、能效比EER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产品的低温段能效比EER指标,体现了产品的节能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目录  9-12
Contents  12-15
第1章 绪论  15-24
  1.1 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意义  15-16
  1.2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22
    1.2.1 压缩机的设计和改进  16-17
    1.2.2 工质替代的研究  17-18
    1.2.3 翅片式蒸发器改进和结霜、除霜的研究  18-19
    1.2.4 节流部件的研究  19-20
    1.2.5 系统优化的研究  20
    1.2.6 水箱和冷凝盘管的研究  20-21
    1.2.7 辅助热泵热水系统设计的研究及应用  21-22
    1.2.8 经济性评价  22
  1.3 开水器的研究现状  22-23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3-24
第2章 新型热泵式两段加热型开水器的总体设计  24-34
  2.1 设计思路  24
  2.2 本设计的理论基础  24-26
    2.2.1 热力学基础  24-25
    2.2.2 传热学基础  25
    2.2.3 流体力学基础  25-26
  2.3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26-29
    2.3.1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26-27
    2.3.2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能源效率指标  27
    2.3.3 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热泵系统理论循环性能的影响  27-28
    2.3.4 过冷度、过热度对热泵系统理论循环性能的影响  28-29
  2.4 热泵工质的要求  29-30
  2.5 新型热泵式两段加热型开水器的理论设计  30-31
    2.5.1 加热模式  30
    2.5.2 补水模式  30-31
    2.5.3 除霜控制  31
  2.6 节能开水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31-33
  2.7 本章小结  33-34
第3章 新型热泵式两段加热型开水器主要部件设计及选型  34-45
  3.1 饮用开水的要求概述  34-35
    3.1.1 热泵机组主要参数确定  34-35
    3.1.2 开水器的电加热机组参数确定  35
  3.2 热泵机组的设计及部件的选型  35-44
    3.2.1 热力学循环的计算  35-37
    3.2.2 热泵机组各主要部件的确定  37-44
  3.3 本章小结  44-45
第4章 控制模式的设计  45-54
  4.1 控制模式的种类及构成  45
  4.2 自动模式的控制设计  45-47
    4.2.1 自动模式的控制参数设定  45-46
    4.2.2 自动模式的控制思路  46-47
  4.3 应急模式的控制设计  47-50
    4.3.1 应急模式的控制参数的设定  47-49
    4.3.2 应急模式的控制思路  49-50
  4.4 本产品的功能描述  50-53
  4.5 本章小结  53-54
第5章 样机的制作及性能的测试  54-69
  5.1 样机的制作及实验前的准备  54-59
    5.1.1 样机的组装  54-58
    5.1.2 热泵系统的吹扫排污  58
    5.1.3 样机的气密性检测  58
    5.1.4 热泵系统的抽真空  58-59
    5.1.5 热泵系统的工质充注  59
  5.2 产品的性能测试  59-68
    5.2.1 实验装置、测试设备和实验工况  59-61
    5.2.2 实验内容  61
    5.2.3 热泵机组性能检测  61-68
  5.3 本章小结  68-69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9-70
  6.1 工作总结  69
  6.2 展望  69-70
参考文献  70-74
附录(产品企业标准)  74-8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84-85
致谢  85-86
大摘要  86-89

相似论文

  1. 稀土元素掺杂Ca3Co4O9与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TQ174.1
  2. 含苯并噁唑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O633.5
  3. 基于酚醛树脂活性炭的制备及负载TiO2吸附—光催化性能,TQ424.19
  4.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5. TZ3Y20A-SrSO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TB332
  6.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7.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8.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9. Mg-Zn-Y-Zr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TG146.22
  10. 纳米稀土硬质合金YG11R的成分与工艺优化及磨损研究,TG135.5
  11.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12. 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及用于飞机拦阻的仿真研究,TH137.331
  13. 变轴向间隙对采用直、弯静叶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TH45
  14.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15.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16. 空心阴极特性及对霍尔推力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V439.2
  17.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18. 低轨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硬件实现,TN927.23
  19. PXI高性能数字I/O模块研制,TP274
  20. 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与表征,O631.3
  21.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机械、仪表工业 > > 各种用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