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研究

作 者: 贺晋瑜
导 师: 李伟;杨金田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大气污染物 协同控制机制 淄博市
分类号: X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正面临着大气污染日益严峻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巨大压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还难以采取大规模的直接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在此条件下,中国要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实施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首先在系统分析、总结国内外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进行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实际条件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实施协同控制的切入点,研究提出我国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并基于IPCC方法学,结合中国工业行业具体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控制行动对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应的估算方法;在估算方法中还创新性的利用黑碳在PM2.5中的比重,分行业的估算黑碳的协同减排效应。然后选择淄博市进行案例分析,采用减排量作为标准,利用协同系数探讨各项协同控制措施对协同效应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一)能源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并举)在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中至关重要,而能源措施的实质就在于控制区域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总量。(二)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的协同效应与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和高耗能行业的比重有关。这主要是由于各行业的能耗水平和生产工艺不同造成的,水泥行业具有最高的协同系数,对协同控制效应的贡献大。(三)前端措施是实现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前段措施都能实现对CO2减排的正协同效应,而末端治理措施却体现了负协同效应。但各项措施对协同效应的贡献是有差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具有就具有较高的协同系数。(四)温室气体与常规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也要注重对末端治理措施的选择。末端治理措施,虽然会增加CO2的排放,但其在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以及黑碳的协同控制方面会带来正协同效应。尤其是对于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质量亟待改善的地区,更要科学理解不同末端治理技术的原理与特征,以便于审慎选择,从而协调改善空气质量与应对气候变化目标间的关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2-13
ABSTRACT  13-15
第一章 绪论  15-25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5-17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7-22
    1.2.1 国外研究与实践进展  17-20
    1.2.2 国内研究与实践进展  20-21
    1.2.3 国内外研究经验总结  21-22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22-25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2-23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3-25
第二章 协同控制的理论基础与评估方法  25-37
  2.1 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理论基础  25-28
    2.1.1 协同效应的概念  25
    2.1.2 协同效应相关理论  25-28
  2.2 协同控制措施  28-30
    2.2.1 能源控制措施  28-29
    2.2.2 污染控制措施  29-30
  2.3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协同效应的评估  30-37
    2.3.1 协同效应评估标准  30-31
    2.3.2 协同效应评估模型  31-33
    2.3.3 协同效应计算方法  33-37
第三章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研究  37-47
  3.1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思路  37-39
    3.1.1 大气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源分析  37
    3.1.2 制定协同控制规划  37-39
    3.1.3 控制规划回顾与修订  39
  3.2 我国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39-42
    3.2.1 煤炭消费比重大  39-40
    3.2.2 能源利用效率低  40-41
    3.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41
    3.2.4 常规大气污染严重,复合型污染凸显  41-42
  3.3 "十二五"期间我国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战略重点  42-47
    3.3.1 调整能源使用结构  42-43
    3.3.2 提高能源效率  43-44
    3.3.3 产业结构调整  44-45
    3.3.4 污染治理  45-46
    3.3.5 机动车污染物控制  46-47
第四章 案例研究(淄博市)  47-66
  4.1 研究区域概况  47
  4.2 淄博市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污染现状  47-56
    4.2.1 淄博市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47-52
    4.2.2 空气质量现状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52-55
    4.2.3 淄博市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排放关系  55-56
  4.3 淄博市"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主要措施及协同效应评估  56-62
    4.3.1 能源措施  56-58
    4.3.2 污染防治措施  58-62
  4.4 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应评估结果分析与不确定性  62-66
    4.4.1 评估结果汇总  62-64
    4.4.2 结果分析  64-66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6-68
  5.1 主要结论  66-67
  5.2 展望  67-68
参考文献  68-7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3-74
致谢  74-75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5-77

相似论文

  1. 外来植物苏门白酒草和水花生入侵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X173
  2. 不同轮作制度稻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S511
  3. 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X196
  4. 交通流时空均衡策略研究,U491
  5. 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996.9
  6. 安徽省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及可达性分析,X321
  7. 适用于云南地区的CDM项目及其方法学研究,X321
  8. 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外经济合作研究,X38
  9. 上海银行碳金融战略发展研究,F205
  10. 温室气体CFCs、HFCs、SF_6和CF_4的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X831
  11. 国际碳排放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对策,F752.0;F205
  12. 新疆生物质资源状况分析与CDM项目开发管理,X321
  13. 公路交通系统大气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研究,X511
  14.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主要温室气体(GHG,CH_4、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S812
  15. 山东省淄博市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研究,F832.4
  16. 淄博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592.7
  17. 以碳排放补贴(类CDM)为基础的循环农业财政激励机制研究,F323.22;F812.8
  18. 碳关税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F752.0
  19. 淄博市国有大型企业的体育文化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G807.4
  20. 四种温带森林土壤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通量,S71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