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的地域共同传统

作 者: 冷文娜
导 师: 霍巍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青铜文化 地域共同传统
分类号: K87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整体上来看,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是一种流域文化,包括了滇西北、川西徙、笮都文化,滇西巂、昆明文化,滇东南滇文化和川西南邛都文化等区域性文化。这些区域性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但自新石器晚期以来,各区域类型之间已出现诸多文化因素的相互吸纳以至部分文化因素的整合,而且日益增长,在各类型文化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强化,并向着稳定化方向发展,形成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的共同传统,这种文化因素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埋葬方式和随葬器物上。这些贯穿整个流域或流域内部分区域的共同文化因素,成为构筑金沙江流域文化的基本结构。本文拟对金沙江流域各类型青铜文化中相同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并从生态环境、经济形态、文化的互动与交往等方面简析其成因。 本文前言部分首先概述金沙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并对研究的时空范围、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方法进行界定。第一节对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按地理区划分为四个地区:滇西北、川西地区,滇西地区,滇东南地区,川西南地区,根据已有的考古资料,分别阐述这四个区域的青铜文化的面貌特征。第二节从文化因素的对比入手,探讨在金沙江流域青铜时代地域共同传统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石构墓葬,青铜器中的兵器、礼乐器和装饰品,铁器(含铜铁合制器),陶器等。第三节对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地域共同传统的形成原因进行简单分析,认为影响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态环境和经济形态、文化的交往与互动。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6
前言  6-11
  一、金沙江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6-7
  二、本文的时空界限  7-8
  三、研究现状  8-9
  四、本文研究方法和目标  9-11
第一节 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分布区的划分及各区青铜文化特征  11-16
  一、滇西北、川西地区  11-12
  二、滇西地区  12-13
  三、滇东南地区  13-14
  四、川西南地区  14-16
第二节 金沙江流域的地域共同传统  16-47
  一、石构墓葬  16-22
  二、青铜器  22-38
  三、铁器(含铜铁合制器)  38-42
  四、陶器  42-47
第三节 成因简析  47-52
  一、生态环境和经济形态的决定作用  47-49
  二、文化的交往与互动  49-52
结语  52-54
参考文献  54-61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61-63
后记  63

相似论文

  1. 石寨山第6号墓出土文物的科技考古与研究,K876.4
  2. 青铜文化考,K876
  3. 青铜文化考,J526.1
  4. 寺洼文化研究,K878
  5. 沈阳地区新乐上层文化初探,K872
  6. 徐国铜器铭文研究,K877
  7. 殷墟青铜礼器研究,K875.9
  8. 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K876.41
  9. 金沙江流域(滇东北段)退耕还林模式及其配套技术研究,S721
  10.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模式研究,S718.5
  11. 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K876.41
  12. 广西活态铜鼓文化研究,K876.41
  13. 中国北方地区出土的先秦时期铜刀研究,K876.41
  14. 山东出土商代青铜器研究,K876.41
  15. 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专题整合研究,K876.41
  16. 商周青铜艺术身份认同功能研究,K876.41
  17. 法象明器 占施知来——先秦鼎文化考论,K876.41
  18.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K876.41
  19. 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K876.41
  20. 东周青铜器标准化现象研究,K876.4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文物考古 > 中国文物考古 > 各种材料器物 > 金属器 > 铜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