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油水分离+A/O工艺处理甲醇废水的运行特性研究

作 者: 杨峥
导 师: 买文宁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甲醇废水 COD 氨氮 油水分离 A/O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良好,特别适合于发展煤化工产业。但是煤化工行业普遍存在着污染严重的问题,大量的污染物排入自然水体中,造成水质逐渐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严重后果,对废水的处理日趋迫切。本课题以濮阳龙宇化工有限公司的甲醇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油水分离和A/O工艺分别去除废水中的油类及COD氨氮等污染物。其中,企业的空气分离及动力设备所产生的含油废水由油水分离设备进行处理,本课题研究了影响油水分离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通过试验选取了设备最佳的运行参数,该设备除油效果良好,系统出水稳定;企业的其它废水由A/O工艺进行处理,本课题重点研究了A/O的启动特征、系统正常运行的最佳环境条件和影响A/O正常运行的各种因素。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油水分离器依次采用气浮、砂滤和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在PAC投加量为250mg/L、砂滤罐反冲洗6min、活性炭吸附罐反冲洗7min的条件下,油的去除率稳定在95%左右,COD随着油的去除而被去除,出水达标排放。设备的运行成本约为1.5元/t;(2)在A/O工艺启动的过程中,随着进水量的不断递增,好氧池中硝化菌的数量稳步增长,对COD和NH3-N的去除能力也逐渐增强,驯化25d后,硝化菌群落已经在系统内建立并成熟。不必对反硝化菌进行单独的驯化,只要在硝化-反硝化系统内进行硝化菌的连续驯化,反硝化菌的驯化是一个随之发生的自然过程;(3)A/O工艺通过试运行过程的调整,在缺氧池pH值为6.0~8.0,DO 0.3~0.6mg/L,好氧池pH值为7.0~7.5,DO维持在2~4mg/L,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分别为100%、200%的条件下,A/O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9.2%,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91.2%。经过合理的调试,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在进行反硝化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解90%以上的氰化物。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甲醇生产废水的特性及其处理方法  10-34
  1.1 甲醇的生产及其废水的来源  10-15
    1.1.1 国内外甲醇生产现状及需求前景  10-11
    1.1.2 甲醇的生产工艺  11-14
    1.1.3 甲醇生产过程中废水的来源  14-15
  1.2 甲醇生产废水的危害  15-17
    1.2.1 甲醇生产废水中残留甲醇的危害  15-16
    1.2.2 甲醇生产废水中氨氮的危害  16
    1.2.3 甲醇生产废水中氰化物的危害  16-17
    1.2.4 甲醇生产废水中油类的危害  17
  1.3 甲醇生产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17-30
    1.3.1 甲醇生产废水中残留甲醇的去除  17-20
    1.3.2 甲醇生产废水中氮的去除  20-29
    1.3.3 甲醇生产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  29-30
    1.3.4 甲醇生产废水中油类的去除  30
  1.4 本研究的背景  30-33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答  33-34
第2章 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  34-43
  2.1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34
  2.2 油水分离器处理含油废水的原理  34-36
  2.3 油水分离器的调试  36-41
    2.3.1 混凝过程中加药量的确定  37
    2.3.2 砂滤罐过滤流量及反冲洗时间的确定  37-39
    2.3.3 活性炭吸附罐过滤流量及反冲洗时间的确定  39-40
    2.3.4 设备的稳定运行  40-41
  2.4 油水分离除油的经济分析  41-42
  2.5 小节  42-43
第3章 A/O工艺去除污染物的研究  43-56
  3.1 启动调试  43-48
    3.1.1 接种污泥的性质及接种量  43-44
    3.1.2 A/O工艺的启动过程  44-47
    3.1.3 A/O工艺的试运行  47-48
  3.2 调试过程中影响工艺运行的因素  48-54
    3.2.1 DO和曝气量的控制  48-49
    3.2.2 pH值  49-51
    3.2.3 温度  51
    3.2.4 碳氮比  51
    3.2.5 混合液回流与污泥回流  51-52
    3.2.6 剩余污泥的排放  52
    3.2.7 废水中CN~-对系统的影响  52-54
    3.2.8 水质监测  54
  3.3 异常现象及其控制  54
  3.4 小结  54-56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56-57
  4.1 结论  56
  4.2 建议  56-57
参考文献  57-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携带WSSV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和环境因子胁迫的研究,S945
  2.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3. 温度、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对拟穴青蟹蜕壳的影响,S917.4
  4. 乡镇生活污水水体高效菌株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的研究,X703
  5. 改性粉煤灰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X703
  6. 沉水植物苦草和水环境质量相互效应的研究,X173
  7. 六种水生植物对焦化废水中COD和氨氮修复作用的研究,X784
  8.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工业废水高效硝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X703
  9. 采用混凝—类Fenton氧化联合工艺预处理阿奇霉素废水的研究,X787
  10. 伊通河底泥不同粒径有机无机复合体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S153
  11. 改性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P747
  12. T6线出水絮凝过滤实验,X703
  13. 利用甲醇废水制备细菌纤维素的研究,X783
  14. 土霉素废水脱氮技术研究,X703
  15. 以A/O方式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试验研究,X703
  16. 气升回流一体化反应器设备开发与工艺试验研究,X703
  17. BH1型混凝脱色剂处理针织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X791
  18. 光电催化粘土材料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X703
  19. 硝化细菌应用基础研究,X703
  20.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S963
  21. 长江河口区物质输移动力机制研究,TV148.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