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走出盛唐的诗人

作 者: 吕蔚
导 师: 杨恩成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安史之乱 盛唐诗人 战乱文学 新变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2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安史之乱对于诗歌来说,不只是在内容上,更主要是在心理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研究“安史之乱”中的诗歌创作,对于理解盛唐到大历乃至中唐文学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或多论及盛唐诗歌,或多就大历文学是中唐文学之转折点给以阐释,而对介于两者之间的“安史之乱”这八年及其前后的诗歌创作涉及甚少。本文就着意在这历史的一晃之间,捕捉历史心绪之变迁。 本文第一章试图通过对“安史之乱”前,在盛唐升平情形下隐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矛盾的揭示与剖析中,指出“安史之乱”实则是使这一切矛盾由隐而显的历史工具,是社会心理积聚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爆发。在这样的环境下,敏感的盛唐诗人感知到了种种危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因此,与其说是“安史之乱”本身对诗人创作心理产生影响,不如说是叛乱前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本身所产生的弊端及其后果对诗人造成的影响。在政治方面,笔者通过对当时现状的考察,反映出玄宗朝晚期皇权的丧失和中央集权的削弱;在文化方面,通过儒、释、道三种思潮在唐代的变化,指出至玄宗晚期时代心理的变化:这表现为对早期儒学思想的废弃和玄宗朝对道教思想的推崇。最后,本章在对诗歌作品的解读中找出能够代表当时思想转型、对“安史之乱”有预见性的信息。这是诗人心态转型的起点,同时也是“安史之乱”中诗歌创作之滥觞。 第二章将分析“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转变。“安史之乱”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变成了斗争不休的国家,成了唐代乃至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给唐代政治体制带来的最根本的改变是中央集权的进一步丧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朝廷威信和统治能力的降低,这突出地表现在节度使的拥兵自重及宦官干预政务中。对社会经济体制而言,“安史之乱”加剧了人口逃散,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唐前期的财政经济基础崩溃。这些必然加剧着其它社会矛盾的激化,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继而也会对文人心态及社会文化产生强烈的刺激和重大的影响。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忠君思想的进一步增强、宦官政治的兴起及政治由向心到离心的转变。 第三章则在诗人的创作实践中探求盛唐诗人在乱中诗歌创作之新变。经历了战争的磨练,诗人们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也重新追求符合新的社会环境的文学。 大多数的盛唐诗人面对战争,仍带着盛唐社会赋予的自信、开阔与乐观的情怀, 以积极入世的态度进行诗歌创作,反映新的时代要求。而此时,经过战争的洗礼, 这种盛唐精神及诗歌创作呈现出新变的特征:诗人们的创作心理由热情激越变为 冷静凝重、诗歌所呈现的文化品质由异采纷呈变为单一的爱国务实。这是“安史 之乱”中文学呈现出的主流倾向。同时,不可否认,突如其来的战争也在逐渐摧. 毁一些人的精神和斗志,使他们开始将笔触转向对自我心灵的观照,诗人的审美 趣味由开阔高华变为内敛低沉。 通过上文的论证,由盛唐走向“安史之乱”中的诗人群体始终具有一种盛唐 倩结,在他们的心中、在他们的诗中从未混灭重返昔日辉煌的愿望。对昔日盛世 的眷恋与怀念,必然使他们对帝国作出新的思考,创作出新的诗歌。而在战乱中 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历诗人,面对帝国不可扭转的衰败之势,失去了对帝国的热情 和信心。他们的诗歌创作也因此少了慷慨之气、蓬勃之态,显得倩绪低沉、苍老 衰颓。而至元、白,则是一种痛定思痛的重新省悟,也显示了恢复盛世的诀心。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政治、文化格局及诗人群体  7-18
  一 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政治格局兼及安史之乱的成因  7-11
  二 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文化思潮  11-13
  三 安史之乱前夕唐代诗人的心态及诗歌创作  13-18
第二章 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及文化的转变  18-25
  一 安史之乱中唐代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  18-21
  二 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文化思潮的转变  21-25
第三章 安史之乱中的诗人群体及诗风新变  25-44
  一 安史之乱中唐代诗人的迁移  25-28
  二 安史之乱与唐代诗风的新变  28-44
    1. 由热情激越变为冷静凝重  28-33
    2. 由异采纷呈变为单一务实  33-36
    3. 由开阔高华变为内敛低沉  36-42
    4. 由自然灵动变为沉郁锻炼  42-44
总结  44-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49
附录  49-5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1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晚唐送别诗研究,I207.22
  3. 宋人李杨爱情接受研究,I206.2
  4. 安史之乱前后河东薛氏南祖房研究,K242
  5. 蔡邕与汉晋文化转型和文学演进,I206.2
  6. 论近世中西文化视域下中国饮食文化之新变,TS971
  7. 论张说对初盛唐诗歌转型的贡献,I207.22
  8. 吸纳 误读 新变,I207.309
  9. 袁中道入仕后文学创作考论,I206.2
  10. 南朝宫体诗研究,I207.22
  11. 中晚明词的传承与新变,I207.23
  12. 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I207.22
  13. 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新变研究,I207.23
  14. “泪”世界的形成——徐枕亚小说创作研究,I207.42
  15. 南宋骚体文学研究,I206.2
  16. 庾信文学思想研究,I206.2
  17. 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I207.3
  18. 论宇文所安的唐代文学史研究,I209
  19. 陈与义对江西诗派的继承与新变,I207.22
  20. 唐代宦官专权若干问题试探,K2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